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的观赏石世界,大自然的各种事物、现象在观赏石中基本上都有反映,特别是在图纹石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观赏石中的图纹石以其丰富的平面造型,变化万千的形式和逼真的效果,把大自然的景观、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等尽现其中,应有尽有,使收藏者爱不释手。
本人在观赏石的收藏中较热衷于图纹石的收藏,虽未有精品、极品,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有一定的收获,有一些自己喜爱、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图纹石作品。下面就本人在这方面的体会向各位石友作个汇报。
一、图纹石图形的形成和表现形式
图纹石是由石面的纹理、色彩、凹凸等因素构成某种图形、文字,再经创作者的发现、构思、运用、发挥,并赋予其相应的思想内容而成为观赏石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
图纹石中构成图形的纹理主要有点状纹、线状纹、块状纹三种基本形式。点状纹主要用于特殊形态体貌的体现,如花蕾、花心、眼睛等。线状纹和块状纹是构成图形的主要表现形式,线状纹勾勒图形的轮廓形态及细节变化,使图形表现生动。有单色线纹和复色线纹两种。块状纹主要是因色彩块面(也见凹凸块面)而构成图形,颇具泼墨写意和剪影的艺术效果。三种形式的纹理有单独出现,也常常以两种、三种形式同时出现。图纹石的纹理多为色泽变化形成的纹理,少数浮雕纹理。其形成主要有三种:一是原生纹理、再生纹理、浮雕纹理。浮雕图纹较少见,而阴雕图纹更少见,是为珍贵。有的多种颜色的石头,在形成图纹的同时还具有壁画效果,更是珍贵。
二、图纹石的分类图纹石的分类,按用以表现的图形所构成的内容,主要分为画面石和文字、图纹意象石(也就是抽象的图案石)。
画面石又分为:景观、人物、动物、静物、标志等。
文字石又分为:汉字、字母、数字文字石。图纹意象石往往没有具体的主题图画,多以动感强烈的线条、梦幻般的色彩,雾里看花般的意境,给人以美感、启迪、联想。
三、图纹石的观赏要求
一般来说,图纹石还是较容易到手的,只要石头的主要观赏面有画面出现,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意境,就有观赏价值。但是,要觅得一块上品图纹石也绝非易事。那怎样的图纹石才是上品石?
1.要观察其构图是否合理。不论图案是人物、动物或景色,都应该在石头的主要观赏面上,不要在石头的侧面或需转动石头才能看见,并尽可能地表现在石头的中心部位。如果有主体形象又有背景形象、环境形象的,要注意主体形象是否突出、背景、环境形象是否服务于主体形象,其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的留白。其实,画面石与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构图是首位的问题。2.要看图案的色彩与石头底色之间的反差如何,即图纹是否清晰。色彩反差越大,图纹越清晰,夺目感越强,主题才能越鲜明,给人的印象才越深刻。同一色的画面石,色彩要有深浅变化。另外,还要看图纹是由几种色彩组成的。一般来讲,两种色彩或一种色彩的比较多,三种色彩的图案石较少,而四种以上色彩的图案石非常罕见。当然,黑白两色相间反差大,图纹表现特别清晰,特别是呈现剪影画面更具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汀江九龙璧。3.要看图纹形象是否形象、传神、逼真。观察具象画面石,不光要看其画面的整体效果,还要看其造型是否准确,形态是否逼真、传神。不论是人物造型或动物造型,首先要看形体比例是否得当的。当然,适当的夸张或虚化是允许的,甚至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如能具有活灵活现的眼睛,则更显现了观赏石的灵性。
其它景物的造型,则要看其是否能再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一块具有动感的图案石,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存在,容易感染人、振奋人。抽象图案石大多动感强烈,变化无穷,或行云流水,或如烟如雾,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4.还要看石质和石形。石质差,硬度不够的图案石容易损伤,不易保存和收藏。而石形不稳定,头重脚轻或三尖六棱之石,总给人不悦之感。因此,外形要端庄秀美,扁平椭圆形、圆形、略方形为佳,石面稍鼓者更显丰满,如长江石。四、图纹石的收藏体会
1.在采石活动中,即要注重采集石质好、象形的石头,更不要忽视图纹石,凡是对纹理较明显、清晰,有可能构成某些图纹的石头,都要认真、反复地端详,正面、反面、横看、竖看,看了白色看黑色。一些甚至要拿回家洗干净慢慢看,不要轻易丢掉。要注意从人物、动物的一些特征出发,看看图纹中有无出现这些特征、因为有些画面只要具备某一特征就有了画意。
2.要多学习古诗词、典故,以及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水平,从而使自己善于给自己石头画面的内容赋予意境、挖掘出题材。
3.要多看、多学。要从石友中、书刊中、网上多学习、看看人家是怎样挖掘题材、怎样命名的,一定会很有启发,甚至可能会把自己以前丢在一边的石头又拣回来。4.画面石收集到一定数量时,要根据题材进行一些分类,看看能否形成一些组合或系列,这能大大提高赏石的观赏性和价值。如四大美人,三国、水浒、西游记系列,梅兰竹菊、客家系列、生肖系列、成语系列、法文化系列等等,有了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图纹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最富想象力的艺术品,它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去体会。
(注: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