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川修路碑亭,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兴隆镇村中,当地俗称“八棱碑”。建于民国十八年。碑由八块高2.3米,宽0.6米的巨石扣结成八面体碑柱。
碑柱下为八面体碑座,每面都有造型生动、雕琢精美的浮雕图案。
碑亭外罩八角挑檐攒顶式,碑亭由八根方形石柱支撑,每根柱外侧阴刻楹联一条,颂扬修路之壮举。
书写虎豹川修路碑亭的文墨常见文端,但碑亭基座图像的寓意却鲜有人提及。碑亭碑刻基座有八面,由12块石材,构成11副图案,均为减地浮雕。(下面释意,只是个人见解,诗文也为东拼西凑,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图案故事)
整石主刻三只麒麟瑞兽,图右上角刻绳系帛卷,在左上角砖形条块上榜题“玉书”二字,周边饰祥云等吉祥图案,整副图案表达“麒麟吐玉书”。传说孔子诞生时有麒麟降世吐玉书于门前。麟吐玉书,就有了圣人降生的寓意,也具有旺文之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后来统指子嗣兴旺。
有诗曰:
天上麒麟儿,
地上状元郎。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图案是由两块石材构成的两幅画面故事。左侧雕刻了一个躺着的人,身下是水纹,水中有一条鱼,周边饰柳树、云纹等。此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传说故事。卧冰求鲤,是一个传承千年的用孝心感动后母,得到世间最温暖亲情的感人故事,主人公王祥是今临沂市西孝友村人,魏晋时期大臣。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右图刻一株梅花树,粗细不等的竹木,中间刻一人,身体前倾、双手扶竹,竹子根部冒出竹笋。周边饰山石、云纹等图案。此为《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的传说故事。主人公孟宗,三国时期江夏(湖北武汉)人,因母亲生病想吃嫩笋,寒冬无笋,孟宗扶竹而哭,哭声打动了竹子,于是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图案刻波涛汹涌的水,水中立三孔石门,门前有一条从水中跃起的鱼,门的另一侧,有一条腾空的龙。周边饰祥云图案。整个画面讲述的是“鲤鱼跳龙门”故事。小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是教人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苦尽甘来。
有诗曰: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十年峥嵘图破壁,一日天池水脱鳞。
左侧主图案绘两只螃蟹各钳住一芦苇,下部刻一朵荷花,周边饰水纹、云纹等吉祥图案。荷花和螃蟹组合在一起,代表“和谐”之意,螃蟹钳住芦苇,则寓意金榜题名。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在古人看来“传胪”就是代指科举中第,由于螃蟹有坚硬之“甲”壳,芦苇之“芦”谐“胪”音,因此,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寓意“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藉此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二甲传胪”是中国民间吉祥纹样,常用在瓷器上。
有诗曰:一举夺魁星点斗,二甲传胪报录来。三月荷花暗香涌,四时和谐春常在。
右侧图案刻一骑牛、吹笛牧童。周边饰山石、花草、祥云等吉祥图案。使人马上会联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代黄庭坚的“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和清代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等等诗句。其实这都是对的,牧童骑牛吹笛图一直中国人常用的吉祥图案,牛本是旺财之灵兽,有祈福的作用,所以经常出现在古代瓷器、屏风、挂画中。牧童骑牛吹笛,还寓意做人要谦虚低调,像牧童一样骑着黄牛,吹吹笛子,与世无争,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才是处世之道。
有诗曰: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而,无是亦无非。
主图刻蝙蝠、鹿(长角的公鹿和无角的母鹿)、松树、如意图案,周边饰山石、松枝、花草、祥云等,整幅图案表达“福、禄、寿”。寓意“福到眼前、高官厚禄、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福寿双全”等民间吉祥用语。蝙蝠代表福、鹿代表禄既做官、松树意味长寿,如意图案既“顺心如意”。人们常把福与禄、寿组合起来,用在家具、瓷器、玉器或建筑上来表达一种美好愿望。
曾有诗曰:鹿鸣呦呦鹤濯濯,人和自有金如意。百福呈祥兆百禄,万年松涛犹发绿。
该面图案,是用两块石材构成的两幅图案。左侧图案,刻城墙和城门,一人跪在地上,周边饰松树、云纹等图案。整幅图案讲述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据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距此不远的长清区万德镇长城村。
有诗曰:最是摧心埋怨骨,哭声撕裂断柔肠。来生盼得灵犀共,啼血何堪倒阙墙。
右侧图案,刻一人跪于地,面对桌案,桌案上放有插着三支香的炉和两个人像,周边饰松树、祥云、花草等图案。此为《二十四孝》中“刻木事亲”传说故事。据传故事发生在距此不远的洪范池镇丁泉村,主人公丁兰为东汉时期人,因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凡事皆与木像商议、禀告。
有诗颂曰:刻像思亲真情义,木灵兰归诉泪滴。事明决将拙荆弃,亲如在世共相依。
图案右起,刻一马,瘦骨嶙峋;一人,持仗端坐于石头上;一树,枝干上串一钱状物;一角亭、一探出半身的人、一面杖形状物品放于石上。周边刻山石、祥云等图案。整幅画面反映的应该是佛教取经人或苦行僧潜心修行的场景。图案右半部分用瘦骨嶙峋的人、马和禅杖表达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左半部分用摇钱树、美女、楼阁等表达瑰丽世界的诱惑。修炼者稳坐于石头上却不被欲、色、物所迷惑。
古有诗曰: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梦中。
为两块石材构成1副图案,主图案为三只羊,一只卧于高台建筑物平台上,回头望日,一只前半身已钻入涵洞走向建筑物方向,另一只做奔腾状也匆匆赶来。周边饰云纹、花草等吉祥图案。该图为“三羊(阳)开泰”之意,是传统的吉祥语和吉祥图案。羊,即祥也。因阳与羊同音,中国古代羊即为阳,三阳含勃勃生机之意;开泰,即开运。
曾有诗曰:
三羊开泰吉祥来,
万物复苏同展才。
但得乘时迎转运,
勤劳纳福自生财。
编辑:于连超
撰稿:平阴县博物馆陈元耿
审核:闫红焱
来源: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