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安寺庙古建石雕的常用雕法

雕刻是一门艺术,关乎美学、哲学、宗教学等,拥有悠久的历史。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岁月如梭,雕刻技术与时俱进,更是在技术成熟运用的今天,如虎添翼。每一笔都凝聚匠心,彰显设计师深厚的文化造诣。雕刻亦是人类文明璀璨瑰宝。镂雕亦镂空,即把雕刻材料中没有变现物象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象的部分留下来。镂雕的主要特点就是表现物象立体空间层次。

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匠师雕琢石料,依深浅与层次差异,可以区分为以下七种雕法,运用到不同的部位。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素平雕法:将石面雕平可细分为单遍凿、两遍凿或三遍凿。凿多遍则很平,也可以加水磨亮有如镜。例如台南孔庙的抱鼓石。

水磨沈花:在光亮的石面上雕刻阴纹图案,俗称为阴刻,凹入线条也可打细点,作深浅明暗之分,台北龙山寺前殿即有丰富的水磨沈花雕法。

压地隐起:在磨平的石面上,将图案以外的地凿凹,以突显图案本身。台北三峡的清水祖师庙护室墙壁最多,水平奇高,乃出自画家李梅树之设计。

剔地起凸:将图案雕出圆体,其余的地全部凹入,可以突显主题,也称为浮雕。一般寺庙常见的麒麟垛或龙虎垛即属这种雕法。北港朝天宫的御路即用剔地起凸。

内枝外叶:与上述的剔地起凸相似,但更强调凸出与凹入的对比,并且将层次表现出来,顾名思义,即将叶子浮雕出来,而枝干深藏于内。如果枝干太细,很容易折断。近代有些龙柱即采内枝外叶雕法,如台北龙山寺正殿。

双面见光:有些门窗采用内外两面皆施雕之法,抱鼓石也属于双面见光雕法。

四面见光:即四周围皆施雕之法,如石狮、石龙柱或石雕神像。

以上七种雕法要穿插运用,才能使一座庙宇的墙面显得主从分明,轻重有别。一般而言,地面为素平雕法,地牛与柜台脚用剔地起凸,抱鼓石及石门枕用双面见光或剔地起凸,麒麟垛用剔地起凸,腰垛用水磨沈花,窗子用内枝外叶或双面见光,龙柱用四面见光,门楣用剔地起凸,御路也用剔地起凸。

惠安因盛产质优的白石(崇武的峰白)及青草石(黄塘的玉昌湖),打石为业者众,所以名匠辈出,而以崇武五峰村最为出名。

台湾寺庙因大多为移民去的福建闽南人所建,所以与福建关系很密切。惠安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崇武古镇,面临台湾海峡,距离台中九十七海里,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历来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台湾的寺庙大多聘请惠安匠师来台承雕。最著名的有台北龙山寺、台北青山宫、新竹城隍庙、竹南慈裕宫、彰化南瑶宫、彰化威惠宫、鹿港龙山寺、鹿港天后宫、嘉义城隍庙、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台南南鲲鯓代天府及台南大天后宫等皆可欣赏到最优秀的青石雕建筑装饰及石雕杰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