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官方学名是瓷胎画珐琅,是专门供于清朝皇庭使用的精致描绘瓷器,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珐琅彩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专供宫廷使用的珍贵精品。其白瓷胎都是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好,运送到宫廷后,再由专门的珐琅彩制作师彩绘,烧造。
珐琅彩瓷器的图片样式都要由如意馆草拟,由皇帝钦定,最后由宫廷画家画到瓷器上。清后期还是有烧制的,但是烧造底不继续在宫廷而是在景德镇了。根据有关记载,珐琅彩瓷器当时是再端凝殿的,大概多件,现在流传在市面上的是大概有50件左右。且件件有序,有记录,都是有深厚“背景”的。在英国曾经创下记录的乾隆瓷器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珐琅彩瓷,但是这些都是在一位英国普通藏家的杂草堆里发现的,这听起来就像是灰姑娘的故事一样了。让人觉得“民间有精品”有没有,是不是会立马去看看自己的珐琅彩瓷是不是也如此价值呢?于是又有很多的珐琅彩瓷器涌入市面了。仔细想想,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相似性,英国瓷器这件事情里根据前后历时背景来联系,可以自圆其说,且合乎逻辑,更为主要的是瓷器本身是对的。但是现在许多的所谓“私人交易”的珐琅彩瓷器故事里,都是玄乎其玄的天方故事,真的就只是故事了,再看这珐琅彩,就一笑而过吧。
因为历史原因,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存世量少,清晚期同治时候也要烧造珐琅彩,但是珐琅彩料就比较薄,工艺也相对差,通常是和其他材料相结合一起进行装饰。珐琅彩瓷质很细腻,彩色料也足够凝重,色泽鲜艳,画工更是精致脱俗。康熙珐琅彩瓷器大多题材是规矩的西番莲和缠枝花卉,有花无鸟,有静无动,略显单调。万瓷之王“珐琅彩瓷”,也就是瓷胎画珐琅,也在清宫中一枝独秀近百年。而存世孤品往往收藏在博物馆里,有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的称呼。这些身材娇小的珐琅彩瓷器,在拍卖场上,也动辄过亿,实在撩拨人心,说一句“拍卖之王”真的不过。
近10年,清三代瓷器的拍买价格一直在上升着,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在年时候,一件“清雍正过墙枝蝠桃纹大盘”,最终以万港币成交,而在年时候,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最终是以.41万港币成交。种种例子,不胜枚举了,这十年间,实在有太多珐琅彩瓷的故事。可是,艺太也想告诉大家,对待自己的藏品还是要理智对待,神话之所以可以是神话,就在于故事本身的稀缺性。这些传承有序的瓷器,有如此价值,不是一天之功力,都是水滴石穿以及个人眼光和勇气。
也因为种种原因,市面上的赝品珐琅彩也是越来越多,为了不让更多的藏家误入歧途,艺太在这里总结了几个鉴定珐琅瓷器的要点。
一:瓷胎为重,珐琅彩瓷的胎很薄且细腻,规则修胎,且完整没有缺陷,器型大多小巧,大器则少见。
二:在器型上,珐琅彩瓷多为碗,烟,壶等日常之物和一些摆设品。
三:底釉,既不偏青也不偏黄,底釉白皙。
四:颜色,珐琅瓷器颜色鲜艳不说,看起来也柔和没有刺眼突兀的感觉。少是纯色,多是粉彩型。有的物件上会出现七,八种颜色,更有甚者会出现十种以上。
五:色料,珐琅彩瓷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由多种色料调和而成就的。材料很光滑而且有玻璃质感,有一些还会反射蛤蜊光,特别好看。釉料都会突出底料,十分立体,用手去触摸可以感受到这种立体感觉。如果用放大镜去看每一朵花和叶子,甚至可以看到用肉眼看不到的开片。
六:绘画和纹饰,珐琅彩特别讲究画工,而且每个朝代都各有特点,比如康熙珐琅彩大多是色地,红,黄,兰,绿,紫等色地,在色地上画缠枝花卉纹等等。
七:款识,康朝时,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识,康熙珐琅彩写款都是用色料写的,红,黄,兰,紫,黑为常见。落款是四字楷书款“康熙御制”,双方框。但是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区别就在于“康”和“御”两个字了。雍正时期则是有仿宋体“雍正年制”,二是有楷书体“雍正御制”。
每一件古物,真的会说话,你品,你细品……
我是艺术太太,每一件古物,都会说话。
你所珍藏的,皆是无价之宝。
本文由福羲艺术太太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