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斤唐代金箔存放博物馆,半年少了3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1130.html
初中化学告诉我们,黄金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贵金属,原因在于其化学特性极其稳定。在普通环境下,黄金的沸点是度,想要让其汽化蒸发,温度无疑比这个还要高。并且,其极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就意味着黄金不管怎么保存,又或是保存多长时间,其分量都很难减少一丝一毫。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的博物馆内,出现了一件唐代金箔莫名其妙减少重量的事情,重达11斤的古董黄金,在正常保存下,半年内却蒸发了3斤。难道是古人在文物上施了魔法,让常温下保存的金子凭空蒸发?年的秋天,陕西省何家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挖地基,当地基挖到距离地表一米的时候,工人意外挖到两个大陶瓮和一个银罐子,里面呈现的“大洞天”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面不是别的,全是黄澄澄的金子和珠宝等古董,保守估计至少在10斤左右。由于当时处于大公社生产时期,人们的集体观念普遍比较强,大伙也第一时间通知了大队的领导并将文物上交。而后也就引起了省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听说挖出了金子,省博立即派出了五六名特级专家前往视察,连馆里唯一一辆汽车都用上了。这一看连见惯大场面的专家都吓了一跳,这个不起眼的瓮罐里,除了积水,里面全是金银器物,各种银盘、银碗、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玉带、银盒、12条小金龙红、绿、蓝各种宝石等现场经专家鉴定,这些宝物是属于唐朝宫廷御用的生活用品,不少都属于国宝级器物,而且有部分珍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孤品。在考古现场发现的第二个陶瓮里,有个叫做“鎏金鹦鹉提梁银罐”的罐子,当这个罐子的盖子被人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不但盛着水,而且还有4团金箔漂浮于水上,在金箔的上面,井然有序地站着12条小金龙。据悉当时黄金的单价在元一两,这些古董光计重都价值26万多元。更遑论其历史价值。又是珍贵异常的金箔。金箔是古人用锤压法,将黄金压缩成的物品,根据黄金极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两纯金加工成金箔,大概可锤炼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16.2平方米的金箔。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关于金箔在唐朝的用处:其一,可以当作药材入药,这在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本草》中就有记载,说是:“金箔可“疗小儿惊伤、五脏惊病失志、镇心安魂魄”唐甄权其二,金箔还可以做成金线,古代龙袍、凤冠霞衣上的龙凤图案,也是用金箔扯出的金线缝制而成,如由唐朝秦韬玉所做的《贫女》一诗中,就有这么著名的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其三,金箔还可以用来做装饰之用。比如给寺院的佛像装塑金身,或者给雕梁画栋贴金、以及牌匾楹联等。塑佛金身由此可见,金箔在唐朝皇室被作为一种生活的必备品便不难理解。由于该考古发现意义重大,省博的领导们鉴于文物十分珍贵,决定先秘不示人带回去研究。然而,就在半年后蹊跷却发生了。当时的银罐罐里面有半罐水,里面4团金箔,取出金箔上的12条金龙后,专家将金箔取出后晾干,等到它不再滴水后,测量了它的重量。当时的重量刚好为克,即11斤。谁也没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箔的重量居然在不断减少。年元旦,金箔的重量变为8.78斤。到了年4月,这金箔就只剩8.17斤了。那么在博物馆存放了半年的金箔,为何无缘无故会少了2.83斤呢?研究这些文物的考古专家们都吓坏了,以为有人对金箔动了手脚。然而,自从瓮罐进库以来,任何人对其操作都必须报备管理员,想要人为动手脚显然不可能。无独有偶,当时在故宫同样也珍藏了两块金箔,在展出1年后,其质量也减少了70多克。这让考古学家不禁怀疑,难道古人生产的金子都会在常温下蒸发吗?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西北大学物理专家和化学专家对金箔做了试验,专家们将金箔重新浸入水中,三天后将其取出,晾干至不滴水后进行称重,发现它的重量又变成了11斤。据此,专家得出结论,金箔中的水分虽然表面看起来晾干了,但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最初称重的时候,带水的金箔重11斤。不过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金箔中的水分逐渐蒸发,重量也是自然而然地减轻了。所以蒸发的3斤其实是水的重量。至此谜团才终被解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