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郡于益州之南,在边,只一镇耳。山中多矿,色黑面粗,而散木香,此之良材也。土人以此异石曰“樟”,以樟石作品,其态美,受贵胄爱,岁而供之。柴郡俗淳,多有人未受生,民以樟石磨粉文身,百端千文,驱兽而辨客。此俗久矣。虽纳贡,然以地僻辞于柴郡。
又三年谷不登,民食不足,无奈作业。上怒,遣官率军士察之。其无学术,贪得无厌,且私交甚,临行而受赂。至郡,使执郡工,以死惧之。工匠无法,乃作。一月有余,未曾赏,而饥者甚,数工因饥而死。有不堪者,拖家带口欲去,不意受缚,一家皆死。此后更无人敢擅逃矣。非特如此,以教民开,敢有文身者罚之。山中樵猎者,以无文身之保,死者多矣。
又一月,边南金鼓大作。以柴郡地僻,又不位于险,遣兵前之。然敌候见之而不觉。次日敌袭,民披悉虏,烧之。复遣兵救,已无及矣。斯民不明,柴郡之巧以失。柴郡位于益州的南边,地处边陲,是一个很小的镇甸。柴郡的深山中盛产一种黑色的矿石,虽然它的表面漆黑粗糙,但能散发一种古木的香味,这样的石头是用于雕塑的好材料。当地人把这种奇异的石头称之为“樟”,当地人用樟石做成的工艺品造型优美,深受益州贵族的喜爱,因此每年柴郡都要上供大量工艺品。柴郡民风淳朴,有很多人还没有接受开化,当地的居民会把樟石打磨成粉,然后通过祖传的技术文身,图案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用来驱赶野兽、辨别外乡人。这个习俗由来已久。益州贵族虽然年年收受贡品,但以柴郡地处偏僻为由拒绝在柴郡驻兵。
柴郡连续三年粮食歉收,百姓吃不饱饭,没办法作工雕。贵族们很生气,指派一名官员率领一营军士到柴郡巡察。这名官员不学无术,贪得无厌,且常年与贵族勾结,临行之前还收受了贵族们的贿赂。官员一到任,派军士将郡内工匠全都抓来,以死亡来威胁他们。工匠们无奈,只好开工。开工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有领到赏钱,饥荒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不少的工匠因为饥饿而死去。有人忍受不了这样的窘迫,拖家带口企图逃离,不料被官军抓住,一家人都被处死。从这以后更没有人敢擅自逃跑了。不仅如此,为了教导百姓开化,还命令他们不许文身,将已有的文身除去。有百姓跑到山中砍柴打猎的,因为没有文身的保护,受到了野兽的攻击,死伤的更多了。
又过了一个月,南方边境爆发了战争。贵族们认为柴郡地处偏僻,又不处于战略要地,敌人不会前来进犯,因此将驻扎在柴郡的军士征调至前线。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敌军探子发现了这个镇甸,当地人并没有察觉。第二天,敌军奇袭柴郡,将柴郡居民全部掳走,一把火将镇子烧光。再派兵来救,已经来不及了。这些百姓下落不明,柴郡的工艺因此而失传。
白屿泽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