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可信手拈来,中意则留存把玩,不中意则弃之不悔。古往今来有无数石痴为之倾倒,也有无数文人雅仕为之着迷,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赏石界产生强烈影响。而玩懂一块石则需读懂它,读懂石头上的内容,才能追寻石头的迹的追踪和意的寻绎,才能挖掘石头表现的更深层次之境界。
玩石犹如读书,一本好书你会粗翻细阅,看了一遍又一遍。玩石赏石,百看不厌,越看领悟越多,遐想越多,把玩不忍放手,因为它不仅给自己乐趣,更增添了新意!
石头就是这么神奇有趣,它安安静静地呆在那儿,如果你懂它,你就能发现到它的千变万化,就能感受到它的意味表达,或形、或色、或质、或韵,总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某一根心弦,尽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懂一块石头,犹如参透书中知识。读石,就是读出奇石的神韵,读出对奇石的认知。赏石要从读石起,读石要从书上来,从接触石头的那一刻,玩石,赏石,藏石一路过来,直到不可救药的爱上,仿佛每一方石头都有吸引人的魅力,都赋有它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需要人们去翻阅读懂它。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积累,突破不了读石关,石和书一样都能通过人的阅读,让人明事理,净人心;石和书一样都能开阔眼界,激发思想,令人茅塞顿开,赏石就是读书,永无止境。赏石就是读石,深浅自知。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玩石水平的高下。
很多玩石者,对石头的好坏还是拿捏不准,从表面上的象不象、好不好看出发去评定石头的优劣,有些格调很低的石头,误以为好;一些格调很高的石头,因为看不出个所以然觉得不怎么样,就误认为很差。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与其相反,以为怪异奇特就是好,错把丑陋当高雅,殊不知涵蓄内在是何谓。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个人的文化底蕴有直接关系。
读石,主要在于深入理解石头或外观、或图案、或纹理、或石质、或色彩所表达的意境情趣如何,要读得进、悟得出,才算入道。这都是要自己通过一路上不断的实践学习出来的,没有知识做底蕴,没有学识之素养,是读不懂石头的,只有赏石有其道,观石有其功,才能升华到读石之境,才能慢慢地接近奇石艺术的真境,将真正赏石技巧学到手。
读石,是尊重自然,实事注重内涵,反复深入。当你读懂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写进了沧桑岁月、变迁流逝的一本史书。记录了它演变而来的点点滴滴,把悠久的历史写在了玉石之上,把万千世界浓缩在一块石头之上,直到被人发现,被人挖掘,被人解读,从而从中获得想要的“知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