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4656.html一说起邮票收藏,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一张张小小的邮票,方寸间寄托的不仅仅是友人的相思,图案间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播的重任。因为写书信是人人都要的刚需,因此邮票也被众人所知。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纸质书信逐渐被电子通讯工具取代,邮票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兴盛,文化传播的兴起,大众对文化的渴求日益凸显,另外一种比邮票还要古老的纸质收藏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藏书票”。比邮票还古老藏书票被称为“纸上宝石”、“书上蝴蝶”邮票诞生于17世纪,而藏书票却诞生于15世纪,比邮票早了两百多年,几乎是随着印刷术同时诞生的。在当时的欧洲,书是非常珍贵的,只有皇家、教堂等机构才买的起。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兴起,书本开始普及,书本成了贵族的新宠,但是仍然非常稀缺。为了得到书,甚至还兴起了一门职业——“盗书贼”。按照孔乙己的话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话虽如此,但是在那个“洛阳纸贵”的时代,“盗书贼”也着实可恶,用什么办法能减少偷盗行为呢?按照我们现在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书的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当时书被视为宝物,随便在上面写上文字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于是贵族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找到了当时有名的艺术家,为自己设计了一小块版画,上面有拉丁文:“ex-libris”,意思是私人藏书,版画下留有一小片区域可供自己签上名字,再把这块小小的版画贴在书的扉页上,以此表明这本书是自己的。用艺术品配上书,可见当时贵族对书的重视。渐渐地,这块小小的艺术版画就被称为“藏书票”,随着书籍的传播,慢慢普及开来。从世界上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我们也可知他的用途。这张藏书票来自德国的一座修道院,上面画的是一只刺猬,旁边的拉丁文写道:“小心刺猬随时一吻”以此用来警告偷书贼。比邮票更丰富“小小方寸间,尽显文化大方域”虽然藏书票没有像邮票那样普及,被众人皆知。但是他的尺寸要比邮票大,表现的内容要比邮票丰富很多。另外,由于藏书票一般都是私人用品,因此不同的藏书票往往极具个性。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个战争狂人同时也是个设计师,他非常热衷于藏书,而且为自己设计了带有纳粹标志的藏书票,并把它贴于一本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战争发起国,也是战败国。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再次把德国拉入了复仇的深渊。希特勒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深知战争给国民带来的苦难。战败后处于水深火热的德国民众对复仇的渴望,给了希特勒上位的机会。他的野心和复仇之火在他设计的书票中昭然若揭。反观,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藏书票则是对“自由”、“民主”的憧憬。他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奥地利版画家芬格斯坦为自己设计了极具田园风格的藏书票。画面中描述的是一副万物苍生、生机勃勃的仙境景象,仿佛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笔下《草叶集》的某个片段。热爱祖国、歌颂自我、追求民主。是这枚藏书票表达的思想也是现实世界中这位爱好和平的总统给人们带来的福祉。藏书票的价值藏书票是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兴起的,虽不比随着信纸传播到五湖四海的邮票那样普及。但是它极具收藏价值。藏书票的收藏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全是版画家专门设计,亲手制作的版画原作,而且是有数量限制的。如果一张藏书票是出自著名艺术家之手,这样的藏书票收藏价值就非常高。藏书票还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寓意性,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藏书票的收藏正在悄然兴起。从原先的小众收藏已然发展成文化收藏的新贵。人们通过交换、邮寄、订购、定做等方式进行藏书票的收集、珍藏、欣赏和宣扬,使其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工作之余,茶饭之后,随便翻阅欣赏着自己喜欢的藏书票,寸画传心曲,方寸之间的真情或许能让人回忆起一段段历史。藏书票仿佛在向人们讲述一个个故事,如一首无声有韵的诗,更好像一股清泉流入心田,真是“方寸藏书票,天地情韵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