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58期(总第期)
作者简介曹春霞,笔名曹公子,从事少儿书法辅导。喜欢诗词、散文。系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协会,宣城市散文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文学》《山东散文》《宣城散文》《安徽吟坛》《徽风皖韵》等纸质刊物及网络电子微刊。
写给故乡的思念
曹春霞
我的故乡“苏岭”座落在秀甲江南的皖南古镇桃花潭。“苏岭”村的东边是海拔多米的四角山,西侧为海拔多米的白沙山。(白沙山,曾为张天师开拓道场之地)。两山如两道天然屏障,把苏岭村紧护其中。两山之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溪,由西向东流入青弋江的支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苏清河”。在这条山坳里有八姓,所以这一带统称“八姓坑”,即:梅、万、文、张、曹、徐、叶、陈。一村一姓,我出生在苏岭的曹家。古时建村筑院注重风水,这从“苏岭”曹家的民居布局可以看出。站在苏岭岭尖上看,整个村落像一顶官帽。西边几户人家像帽顶的云,南边与北边像官帽的两翅。其它人口密集的地方像帽子的中间部位。曹家人还在村口根据地形地貌用大块的青石垒了一条高达五尺以上,长几百米的蜿蜒的石埂,把村囗拦住,人们管这条埂叫“青龙埂”。“青龙埂”的两边各设有一口池塘。埂上绿植参天,阴雨绵绵之际烟雾缭绕,倒真像一条“青龙”盘旋而起。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四大神龙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北斗所击,不可与敌。”在“神龙”的庇佑下,曹氏家族在此世代繁衍安居下来。后来在光绪年间村里人又在“青龙埂”上栽了一棵“黄莲树”,距今一百多年了。其树直径有一米多,冠幅一百多平米,就像一把“黄龙伞”在为村人蔽阴护佑。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最怕四时混乱,那样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生活状况,然北斗天象无可为敌。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战国时代的《鹖冠子》就说过:“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苏岭曹家根据北斗星象在村中规划布局了“七星伴月”塘,即一个“半月塘”和七个小塘。村里的建筑沿着“七星伴月”依次展开。村中由西向东顺着地势由村尾向村头修了一条泄洪水沟,村中人口密集处的三条小巷用大石板铺路,下面都修了阴沟通向那条总泄洪沟,最后汇入苏清河的下游。苏岭曹家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行态,强调天人和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以其朴素的哲学思想,营造出一个适合民居的优美环境。祖先的智慧令人佩服、赞叹!村口的古道大约一米宽,都是由青石有序铺成的,石块中间大两边小,进村后古道越来越宽,通向每家每户。听姨夫说路中间石块特别大,就能证明村里有做官的,但我所见的石块没有查济的官道大。黄莲树下的一块明朝的墓碑上刻有“孺人”字样,“孺人”在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明清时期村中应该比较兴旺,这从村里的古宅建筑可以看出。因祖上是从徽州迁移来的,故村中的房屋都是徽派的:青砖、黛瓦,高高的马头墙。马头墙除了防火之外,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有一种万马奔腾的气势。马头墙,也是徽商对自己家族子弟寄予的一种厚望,期望整个宗族兴旺发达。我们家的老房子属于典型代表,高高的青石门槛,门楣及门框都是光滑发亮的大理石。门前有一平米用细石铺了一块奇异的未解图案。门内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堂间,粗大的木柱下面都有雕刻各种精美图案的石础。天井通风、透光,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下雨天,天井四周的水流到阳沟里可以蓄住,俗称“四水归堂”,寓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体现徽商聚财、敛财的意思。大堂间左右,各住着两户,三子家住右边,我们家住左边,家里两个房间门窗都是缕空的无图案,并排对着厢房,楼上也有两间房,听外婆说是姑奶奶住的绣楼。村里的老房大抵如此。三子家隔壁就是祠堂,“曹氏宗祠”牌匾四个字庄严古拙、遒劲有力。这也是小伙计们玩的最开心的地方,门两边的汉白玉“互对”就是我们的“白龙马”,我们爬上去滑下来,乐此不疲。祠堂里面特别大,有三进,上千平米,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其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其图案惟妙惟肖,空灵镌秀。汉白玉的柱子我们俩个小伙伴都抱不过来。祠堂里面墙壁上小外公(外公的弟弟大学美术系的高材生)画了很多画,栩栩如生。可惜八十年代末祠堂被拆毁。“苏岭”曹姓的历史较悠久,在宋末元初曹家始祖万一公(家谱显示其为曹姓六十一世祖)为避战乱,率家族由徽州永丰(太平)迁至包合曹家坦,后在此与包姓发生纠纷,族人最后迁至苏岭曹村。(村头冬青树下一长排明清时的墓碑,村北来龙山脚下万一公的儿媳,清五公妻潘氏的墓碑是明朝崇祯年间立的,清五公的衣冠冢却没找到)。苏岭曹家文风也较昌盛,除建有祠堂、寺庙、学堂(现存的只有民国时祖父创办的苏岭小学)之外,还建有“七步堂”,难道这与曹植有关?我从来没想过我们曹家与他的关系。年前查阅家谱与大量资料,家谱显示曹植为十五世祖。据村里老年人说我们曹氏家谱由歙县新安江曹振镛所编撰,其曾任过翰林编修,为曹操之后,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军机大臣。其从政52年政绩颇多,现今流传最广的一句民间俗谚“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他曾为道光皇帝代理政务三个月。曾为朝廷平定新疆叛乱。他一生“克勤克慎”,言行得体,任官这么多年没有贪污受贿记录。要说他编过家谱,感觉有点不太可靠,其曹氏族人编家谱请教过他是有可能的。正如我们苏岭《曹氏家谱》的序有新安江朱熹撰过文,也可能从族谱里引用过来的。复旦大学通过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双重验证,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苏岭曹村”属于安徽绩溪这一支。曹雪芹属于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后人,其后人4支18房南迁,曹雪芹家族属于南迁一族。曹彬在家谱中名“四九”,族人称其“彬杰公”,在四十五世与“奇”分支,我们“苏岭曹家”属“奇”一支。四十三世祖“尚贤”自山东益都迁至休宁岑川,四十九世祖“矩”中进士,其三孙“文”、“武”、“兵”,之“文、武”二孙皆中崇宁进士,平方腊之乱被宋徽宗嘉其“忠孝曹家”。我们属“文”一支,由休宁岑川迁至太平文楼冲,五十三世祖“栾”又迁至春穀禄领尖山(南陵西乡),五十七世祖“江”又迁泾阳乡永丰(太平),五十九世祖“昭”世居岩镇。宋末元初六十一世祖“万一公”(元朝喜欢用数字作名字)迁至包合后,后人再迁苏岭定居。曹家尊“万一”公为始祖,古墓在村北,占地面积较大(几十平米),墓前左右立着两块大石鼓(与祠堂门口的石鼓相似),石鼓中间的碑较大,正中刻有“始祖曹公諱萬一朝奉”。左侧刻为“道光元年十二月初八日”,此碑是后补立的。始祖墓原来在包合曹家坦,据说清·道光年间苏岭曹家出了富人,把始祖墓迁移过来。据村中老人说,当年曹振镛宰相修家谱来祭祖时,先到“七步堂”祭拜之后再到始祖墓祭拜,此事代代口传至今。“馀春园”相传是曹家的大花园,与“七步堂”同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没有了子建,一切变得寡淡。我印象中的“馀春园”,里面住了5户人家,外婆与另外两个居住在“馀春园”的老太较好,经常带我去他们俩家玩。我们家是第一进(我们一家住外婆家),他们是第三进,外公上追三代,他们都是兄弟,所以房子都是连在一起建的。龙龙家院子墙门楣上大理石匾额雕刻的颜体的“馀春园”三字,笔力浑厚、古朴雄强,如今依然完好无损,似在顽强地向世人诉说着曾经有过的尊严与辉煌。村南“映山”绵延不断,树树叠翠,山色风流。村北“来龙山”怪石嶙峋,山石象形指意,惟妙惟肖。它们隔着苏清河遥遥相望。苏清河有季节性干涸的规律,时有几个月不见水。但沿河岸上有一个天然洞穴,深不可测。洞中之水清冽甘爽,村人称为“神仙洞”。洞口不大,仅容一人而入,洞穴有人工垒砌的石阶而下,传说有九十九级。有一年大旱,家父挑水,竟下至石阶四十四阶之多。外婆曾对我说过,洞下还可以右拐,但下面光线黑暗,需要带手电筒照明方能看清。更令人神奇的是,不管天气如何干旱,洞内之水,始终能够全村人饮用。赖此天赐“神仙洞”,“苏岭曹家”从此一代一代在此安居,享受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生活。历尽风雨沧桑,如今曹家七大古迹尚存,老房子已所剩无几。家乡渐行渐远,走的再远却始终走不出家乡的情怀,所有曾经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魏晋以来,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剩下的一斗被谢家公子占去,最后的一斗天下人共分,好像没我的事。“馀春园”里不知徘徊了多少次,“七步堂”前也不知走了多少步,苦吟一首,以慰曹家先人。诗曰:苏岭村中多古意,归来每每动柔肠。儿时几探神仙洞,壮岁犹钦七步堂。野径遗碑询旧史,青龙北斗倚斜阳。苦吟残句生羞愧,恨是无颜对陈王。(在线责编:海艺)推荐阅读
————
梁晓声|心灵花园
王剑冰|通州,大运河之首张继炼|张继炼散文短章选粹耿永君|家在绥德马永欢|阳春三月龙门美赵剑华地中海的风(组诗)张镭|清明小品四篇韩惠民|惟有白莲最可心张晓帆|炕琴之韵廖静仁
廖光磊的资水世界(小说)赵国春|终生难忘孙铁匠的肖复兴韩殿臻
皂角王胡章加
与母亲的一次闲聊韩世霞
春天里米东脚步匆匆(散文)增 桥
卑以自牧释人生——读廖静仁小说《在还至本处的日子里》有感仁钦尼玛
怀念父亲庞凌云|邂逅心中的神张伟东|时尚之旅韩 瑛|在一幅画里穿越梦想韦华荣
作家鬼子印象及读作品有感嫣 然|生命之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