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风潮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刚要去深入了解,发现这股风如昙花一现。而罗马柱的这股风,一直稳稳地吹着。
年,我国开启商品房时代,福利分房制度被取代。这之后,家装公司如雨后春笋勃然而发。加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看过世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时的家装风格整体更「西式」一些。同时,被用于大型建筑外部的「罗马柱」,被用到了家装中。
欧式、法式等繁复类风格的家装中都少不了罗马柱的身影。再之后,热情退潮,当你以为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的时候,却发现「自建别墅」外十之八九都是罗马柱的身影;平层之中,简约风的居室中也特意设计了「拱门+罗马柱」的组合。
罗马柱的风,缓缓地吹着,从不曾停止。
1.古希腊
罗马柱,作为建筑中传统经典的立柱设计,并非诞生于古罗马,而是起源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
公元前6世纪,希波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建筑、科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从而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而庄严肃穆的神庙建筑,更成为了这一文化的集大成者。
当时的古希腊,盛产「大理石」,人们因地制宜,以大理石为主要材质,建设了一系列的神庙。(罗马柱的英文是marblepillar,就是大理石柱子)
到了公元前5世纪,这种柱子从「柱头」到「柱身」再到「柱座」,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尤其是柱头的纹样设计,从简到繁,样式繁复华丽。但此时的柱子并未被赋予新的名字,而是被简单地称为柱式,坐落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柱式建筑之一。
公元前年的希腊,建筑领域中的各种风格开始同时并行,著名的「帕特农神庙」是由「多立安风格」建成的。
「爱奥尼亚Ionic风格」是卫城建筑启用的风格。那种神庙的建筑原则跟「多立安风格」的神庙一般无二,然而「整体外形不同」,别有个性。它的圆柱远远不是那么粗壮强劲,好像是「细长的竿子」,柱头亦即柱帽不是朴实无华的上方下圆形状,侧面已经有「富丽的卷涡纹」,似乎也在显示那一部分的作用是托着屋顶的大梁。这类在局部精工细作的建筑给人以无限优雅、无限轻松的整体印象。
最能充分体现这种「爱奥尼亚风格」的一座建筑是「厄瑞克忒翁神庙」。
优雅、轻松的性质也是哪个时期雕刻和绘画的特征,它起步与菲狄亚斯身后的一代。这个时期,雅典正在跟斯巴达人浴血苦战,战争毁灭了雅典乃至整个希腊的繁荣昌盛。公元前年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小神庙」增建了石栏,栏上的雕刻和装饰表现出趣味正转向纤美和精致,这也明显地反映在「爱奥尼亚」的风格上。
希腊艺术由原来仅仅在几个小城市内有影响,变成现在得以发展成为几乎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了,离不开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这种发展也必然影响了希腊艺术的性质。
公元前4世纪初期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柱式更受欢迎,它以富有的商业城市科斯林Corinth的名字命名。所谓的「科林斯风格」,是在爱奥尼亚式的卷涡纹上增加叶饰以美化柱头,而且一般都有更多更华丽的花饰遍布建筑物各处。这种华丽的样式跟东方新兴城市广泛兴建的豪华建筑物正相适合。
当罗马人征服天下,在那些希腊化王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帝国时,艺术多少还保持了原状,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罗马人的典型做法是从希腊建筑中「取其所好」,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
罗马建筑中最出名的也许是一座圆形竞技场——罗马斗兽场。那是典型的罗马建筑。事实上,希腊神庙所用的三种建筑风格,这里都用上了。底层是多立安风格的变形——甚至还保留了间板(梁与梁之间的空隙)和三槽板(梁头的三道切口);第二层是爱奥尼亚式;第三层和第四层是科林斯式半柱。罗马结构跟希腊形式或「柱式」的这种相互结合,对后来的建筑师有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对柱子样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两个样式,即「塔西干柱式」和「混合柱式」,统称为「古罗马五式」,而古罗马五式现在通常将其称为「罗马柱」。
欧式罗马柱有「非承重型空体罗马柱」,「现浇承重型实体罗马柱」这两种不同类型。
主要有继承于古希腊的多里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发展于古罗马的塔司干柱式、混合柱式。
2.多里克柱式Doric
柱头简洁,柱身有凹槽。
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在爱琴海西岸。是古希腊最早、最流行的柱式。在帕特农神庙可以看到它。
多利克是一种没有柱基的圆柱,直接放置于阶座上,比较粗壮宏伟,圆柱表面从上到下都有连续的沟槽,沟槽的数量一般都在16到24条之间,槽的深度偏浅,而且槽边是棱角,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8。适用于建族的底层和柱廊等。
多利克柱式也被称为男性柱。罗马多立克柱式是罗马人对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改造,在原有的柱础下面增加了一个台基。对比可以发现希腊式的多立克柱式没有柱础。
3.爱奥尼克柱式Aonic
柱头大涡卷,柱身有凹槽。
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在爱琴海东岸。爱奥尼克与多里克分别象征着女性的柔美和优雅——爱奥尼克;男性的强壮和干练——多里克。
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柱头会有比较精致的雕刻,柱身也比较长,整体呈现上细下粗,但从上到下又不是弧形。柱身凹槽相对会比较深,并且是半圆形。凹槽有24条,槽的深度偏深,柱颈与柱高的比例为1:9,柱头有装饰,是由两个相连的圆形涡卷所组成的,涡卷上有顶板,直接顶上面的梁。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自由感觉,有一种女人气质,被称为女性柱。装饰适用于独立建筑和两层以上的复合建筑柱廊、神庙式柱廊等。
胜利女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都是使用的艾奥尼克柱式。
4.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柱头用茛苕叶环绕装饰,比例较纤细。
公元前5世纪产生与古希腊科林斯城邦。在古希腊应用不多,雅典的宙斯神庙当中可以看到它。后来成为古罗马最流行的柱式。
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它比爱奥尼柱式更加的纤细,柱头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显得非常华丽纤巧,它的装饰性更强。
古罗马科林斯柱风格凹槽与爱奥尼柱风格相同,柱颈与柱高的比例为1:10,是“奢华”的代名词。主要的装饰主题是莨苕叶,应用于独立建筑一层的柱廊、复合建筑二层的柱廊、寺庙式柱廊等。
罗马人继承并完善了柯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规模宏达、装饰华丽的建筑物。
宙斯神庙使用的是这种柱式。
5.塔司干柱风格Tuscan
柱头简洁,柱身无凹槽。
塔斯干柱式也叫托斯卡纳柱式,是罗马人在希腊多立克柱式上发展而来,去掉了多立克柱式上的凹槽,风格简约朴素,粗壮有力。
古罗马塔斯干柱风格是从多立克柱风格演变而来的。柱体内无凹相,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7,是古罗马五种风格中最短、最简单的一种。檐部与柱体之比为1:4,主要用于单体建筑小品、门廊、牢房等。
6.混合柱式Composite
柱头装饰性强,比例纤细。
又称罗马复合式柱式,喜欢装饰的古罗马人,将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和科林斯柱式的茛苕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柱式,也是五柱式中最华丽复杂的一个。
古罗马混合风格的柱颈与柱高比为1:10-1:11,结合了爱奥尼柱风格和科林斯柱风格的特点。主要用于独立建筑的柱廊、建筑顶层等。方法与科林斯柱风格相同。
7.结构
罗马柱,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8.如何选
质量较好的罗马柱石材,其内部应是致密均匀且无显微裂隙的,那么敲击的声音会清脆悦耳。
一般「抛光度」越高的罗马柱,它的使用寿命就会比较长,质量也就相对较好。在对罗马柱进行外观观察时,还得查看罗马柱的表层是否有色差、裂缝等缺陷,否则会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
质量较好的石材应是「均匀的细料结构」,具有细腻的质感的。
用石膏雕浮并进行粉刷的罗马柱,其外观呈现出来的图案会非常明显,而且不会全部聚集在一起,所以质量较好的罗马柱的雕刻看起来会非常的精细,立体感比较足。
9.自建房的罗马柱尺寸
罗马柱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这取决于它们在哪里使用。一般来说,欧式别墅的小罗马柱直径可达15cm,窗柱直径可达15-20cm,欧式窗柱可装饰在25cm左右,通常用于门前直径60-cm。
10.自建房的罗马柱距离
罗马柱之间间距尺寸是没有固定标准的,直径一般是高度的1/10-1/9,高度要根据别墅的设计用途等尺寸来定。太宽不安全,太窄不好打扫。大框立腿的间距离应该通过力学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间距控制在2m以内为好。
11.颜色
以「白色」为主。简约大气,朴素坚毅的美感。随着装饰越来越个性化,很多业主也会选择其他颜色的罗马柱。
也可以根据家装「主色调」而定(于墙体颜色一致),多是低饱和度颜色。
更为个性的搭配方法是与墙体颜色不同,但是所用的颜色是装修「次色调」。
例如整体搭配是主色调白色+次色调绿色,墙体是白色,那么罗马柱选绿色。对比强烈,确与整体装修配色统一。
12.其他装饰作用
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装饰方法是用罗马柱作为「茶几底座」。不仅可以适配欧式等繁复类风格,也可以融入进简约、原木等风格当中。
如果家里有不能拆、不能挪的「承重柱」,可以考虑包装成罗马柱。
总结
如果要在拱门两侧做罗马柱,注意墙体的厚度,太厚的墙体如果勉强做罗马柱可能显得又矮又粗,比例不和谐,并不美观。
自建房可以根据需求安装罗马柱。
平层类居室,层高较高且面积大的情况下,喜欢此类风格可以考虑局部少量设计罗马柱。在近几年大热的简约类、复古类风格中,都能看到罗马柱的身影,并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