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
除了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外,
还博采众长,
注重外来技术的引进与吸收,
不拘一格,大胆创新,
“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
嘉靖朝御窑瓷器
明代嘉靖(-年)、隆庆(-年)、万历(-年)三朝,处于明代社会晚期,历时99年,横跨16、17世纪。
当时,明朝内部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达到巅峰。
▲嘉靖皇帝(—年)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一时期的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造型逐渐繁多、胎体趋于厚重、装饰愈加繁缛、色彩华丽夺目。
嘉靖时期在明代瓷器史上一直被划定为明代的晚期,这时期的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在青料的选用、胎釉质地和纹图案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明嘉靖青花云鹤纹大盘
▲明嘉靖青花龙凤纹罐口
嘉靖皇帝和他的青花瓷
以回青为标志的嘉靖青花
是明代史上又一突出时期
嘉靖时期,个性解放的思潮风靡一时,从哲学领域渐及于美学领域。嘉靖皇帝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是较为独特的审美主体。
同样,嘉靖也把这份“认真”贯彻进了日常审美中,这点从他对青花瓷色调上的坚持也可窥见一二。
▲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灵芝纹大盘
以回青为标志的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突出时期。
正是因为引入了这种来自西域的青料,使得嘉靖年间典型的青花呈现出了与前朝截然不同的色调——蓝中泛紫调
▲明嘉靖青花花卉纹胆瓶
台北故宫藏
▲局部放大图
想要呈现这种色调效果,并不是全靠回青着色就能实现的。
而是必须将回青和国产的石子青配合比例使用,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的《江西省大志·陶书》中就有记载:
“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明嘉靖青花云龙纹罐
瓷器上青花浓处呈深紫色
图案轮廓的笔道和后加盖的青色
润化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特色
明代嘉靖瓷器上青花呈色可分为三种:
1.嘉靖早期青花颜色深沉发灰,呈黑蓝色调,图纹有晕散效果,类似正德晚期,为钴料中回青配方比倒过高或者窑火温度过高的缘故;
2.嘉靖中期青花颜色浅淡发蓝,并且有精细之作。及至万历,越发浅淡,而图案线条更显细密,颇有成化遗风;
3.嘉靖晚期瓷器的青花色调颜色鲜发红发紫,亦称“青金蓝”颇像产于阿富汗之青金石色泽。为嘉靖时青花典型瓷器特点,这种回青料配以石青料产生的效果。
最具嘉靖朝特点的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而浓烈,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
嘉靖窑造型品种最为丰富
几乎无物不有风格趋于多样化
继承与创新兼而有之,形体设计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从宫中传世品看,大件器皿明显增多,胎体接痕明显。
如:大龙缸、大盖罐、绣墩、大盘等,形体古朴厚重,气韵粗犷。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大缸
成交价:人民币万
▲明嘉靖青花鱼藻纹大缸
成交价:人民币万
▲明嘉靖青花大缸(残,有修)
成交价:人民币万
▲明嘉靖青花大龙缸
成交价:人民币万
另外还有各类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以及瓶、壶等陈设瓷,瓶的耳部多加上圆环能转动。也有精巧的文房用具如笔架、笔山、笔洗、印合、水丞、砚台等。
▲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高10.7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55厘米
图案装饰上表现“吉祥祈福”
纹饰画法上多采用“双勾平涂”
图案装饰上,有表现统治者“吉祥祈福”内容的,如灵芝纹、瑞兽纹、鱼藻纹、缠枝花卉、花果纹等是常见的主题。
纹饰画法上,这时期多采用先双钩轮廓线后以青花填涂的方法,也称“双勾平涂”。画面的布局较富丽繁缛,比较讲究排列对称。
▲明嘉靖八子婴戏图执壶
大英博物馆藏
▲明嘉靖青花翼龙纹双耳活环洗口瓶
成交价:.00万
嘉靖瓷器中的工艺精品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
造型敦硕、青料上乘、品相一流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通高4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25.5厘米以这类题材为装饰的瓷罐又名“百子图罐”,多用极品青料绘就,画工拙朴生动。通景纹饰正是以此为题,其钴蓝苍翠浓艳,乃嘉靖御瓷常用的青料。
请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