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之铜镜篇

币缘堂馆藏精品之铜镜

古铜镜作为古代青铜器中特殊的门类,在我国起源甚早。它不仅是通过照容以正衣冠的生活日用品,更是古人用以赞颂天地、祈求神明、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精美艺术品,与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在庙堂可以作为朝聘的贡物、帝王的赏赐、祭祀的礼器;在民间,它可以作为辟邪的法器、压胜的利器、寻宝的神器,象征着爱情婚姻美满团圆,也警醒我们时刻自省己身。

币缘堂展览馆收藏有齐家文化时期到清代各时期的精品铜镜多种,门类丰富,精品众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欣赏丰富的古铜镜文化,同时也为了给广大从事铜镜研究专家学者与收藏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币缘堂展览馆选取馆藏历代铜镜精华,结集出版,以期与广大读者交流互鉴。

《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铜镜卷》

顾永新编著

古泉文库丛书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正度全开纸

页全彩精印

年12月发行

目录

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

春秋战国铜镜

西汉至新莽铜镜

东汉镜

隋代铜镜

唐代铜镜

五代十国铜镜

两宋铜镜

辽金铜镜

元代铜镜

明代铜镜

清代铜镜

本书汇聚各个时期铜镜的纹饰特征及精彩评述

从文字到图案无不是一场文化之旅

{先秦时期铜镜}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春秋战国铜镜

我国铜镜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随着先民们对铜、锡、铅合金技术的熟练掌握,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在此后大放异彩。

近年来,在黄河上游的甘肃广河、临夏,青海贵南、湟源等地陆续发现多面齐家文化时期铜镜,其中有的无纹饰,有的背面铸有简单的图案,由于当时的铸造技术还不甚成熟,制作均较为粗犷。商代至西周的铜镜,从铸造工艺与纹饰上来说,无不体现着萌芽期的质朴,但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大的进步,发现数量也不多。

01

齐家文化铜镜迄今陆续发现多面,均为圆形,多为素镜。也有少量七芒星纹或叶脉纹镜。齐家文化时期铜镜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对我国铜镜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2

春秋透雕龙虎纹镜

尺寸:76.0x12.0毫米重:.0克

透雕镜是一种双层复合铜镜,先铸镜面再铸镜背,利用金属应力,将其紧密扣合在一起。此镜纹饰设计与雕镂工艺搭配考究,铸造精美,工艺复杂,代表了当时铜镜制作的最高水平。

东周时期,青铜的表面处理与防锈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所以虽然历经近年,这些铜镜依然能够保持原始光泽。

03

战国是铜镜铸造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书中介绍了战国铜镜的发展规律、纹饰手法、地域特征。形式丰富、琳琅满目。

{两汉时期铜镜}

汉代铜镜以数量多、分布广、制作精美著称于世。无论从形制工艺,还是艺术表现力来说,都大大超越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早期铜镜继承并发展了战国时期流行的蟠螭纹、云雷纹、草叶纹、连弧纹等图案,但其镜面多有铭文,镜体厚度与直径也明显增加。西汉中期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也得到质的飞跃。中期铜镜铜质精良,形制规整,纹饰图案生动、题材广泛,铭文丰富多彩,极具韵味。

01

西汉早期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多承袭的是战国楚式镜的风格,初期铭文镜上的文字开始增多。

西汉铭文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此镜铭文“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驭之龠明,焕玄锡之流泽,志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驭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具有《诗经》中情诗的内涵,同时又拥有汉诗的特点,是继"见日之光,长毋相忘"连弧纹镜文字内容的一大发展。这类形式的铜镜,流行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02

东汉早期大体继承新莽时期的纹饰并发生明显变化,图案反映时代特点。中期以后铜镜题材更加广泛,纹饰种类更加繁多。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规矩镜成为汉镜中最精美的类型。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虽是一个短暂的王朝,这一时期的铜镜却并不亚于两汉时期,在艺术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隋初铜镜风格在铸造与装饰等方面都模仿前朝工艺,又加入丰富的新元素,做出积极的突破,显示出工艺的进步。这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唐朝。

唐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铜镜艺术也是在唐代达到划时代的改变,无论从工艺制作到艺术形式的展现方面,都创造出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铜镜艺术高峰。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政策开明,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铜镜铸造工艺最为鼎盛的时期。盛唐铜镜,构图饱满,充满张力,铜质光滑细腻、银白闪亮,内容则出现了海兽葡萄、瑞鸟鸾凤、飞龙走兽、传奇人物等诸多新题材。此外,更有富丽堂皇的金银平脱、金银镶嵌镜,美轮美奂的螺钿镜等。这类精工细作的特种工艺镜,令人对古代工匠娴熟的技艺与无穷的智慧赞叹不已!

五代

唐代末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结束后,北宋、西夏与辽并立,南宋与金元对峙,始终处于分治状态。受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五代十国时期以后的铸镜业受到较大打击。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铜镜题材接近世俗生活,凡飞禽走兽、花鸟山水、传奇杂剧、人物情景无不人镜,其中、人物故事、花鸟、山水等纹饰题材的铜镜极具特色。标准的元代铜镜,多为忽必烈至元年号官铸镜,制作大型厚重,纹饰规矩严谨。明代洪武龙纹镜尚承袭有元代风格。

明代中期以后,铜镜越发注重实用,以吉语、标识最为常见,高浮雕多宝镜是明代比较有特色的种类。为满足帝王的喜好与需求,明清时期内府陆续制作了一些工艺精湛的铜镜,内容或仿古或创新,如百子镜、填漆镜等。

书中细致讲述各个时期的铜镜特征,甚至提及且分析产生其特征的时代因素,绝非是普通的铜镜图谱,每一面镜子都有纹饰解读,让读者在精美图案的背后看到断代的根据。

古铜镜实用功能的使命早已完成,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个独特门类,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人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铜镜的品鉴,对其承载的思想与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与交流,可以见证历史,陶冶情操。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