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一村民在水沟中发现一块花纹奇

白癜风专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37.html

年5月初,峨眉山市双福镇村民王月强和妻子外出干完农活后,无意间在一条水沟里面躺着一块花纹奇怪的石头,像是植物的叶子覆盖在上面!王月强非常好奇,连忙将石头从水里捞上来,放在沟渠边。招手叫妻子过来:“快来看,这里有块奇怪的石头,上面还有花纹呢!”

王月强两人仔细打量着这块石头,只见它整个呈黄褐色,表面上的网状纹路清晰可见,就像蕨类植物的图案,很好看的样子。他们高兴地把石头带回了家,摆在客厅欣赏。5月10号这天,王月强又坐在桌子边欣赏着石头,他越来越感觉这石头不一般。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莫非这个是化石?他赶紧叫来妻子商量:“这石头搬回家了,也只有咱们自己看,多没意思!我感觉它有点像化石!这样的东西应该放到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主意打定,他们决定把它送到峨眉山博物馆去。下午,王月强换上正装,与妻子一起,一路小心翼翼地抬着石头来到博物馆,郑重其事地它交到了副馆长孙道山手里。孙馆长仔细端详着这块长约45厘米、宽约35厘米、最高处约15厘米、通体黄褐色的石头。望着石头上清晰可见的纹路,他陷入沉思,这真的是化石吗?如果是化石的话,它又是什么古物种?在哪个时期形成的?带着大家的疑惑,孙馆长随即与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取得联系。经过远程视频观看,专家初步鉴定,这块石头极可能是距今2.5亿年前,晚二叠世地层中的植物——大羽羊齿。化石是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一定条件下石化形成的,是我们探寻生物发展的历程的钥匙,也是证明古生物生存演化的重要依据。大羽羊齿类是晚古生代亚洲东部华夏植物区的典型代表,是二叠纪时期的古生物,因为它的叶子为大型羽状复叶或单叶而得名。在分类学上,属于已经灭绝的种子蕨类。

孙馆长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博物馆内单独设置了一个地质展厅,厅里展出的化石年代跨越时间长,而且种类齐全。只是,像王月强送过来的这种大体积、纹路非常清晰的化石样本,馆里面确实少见。孙馆长还指出,接下来,博物馆会继续与有关的专业地质机构对接,进一步将这块化石标本的具体年代、性质、种类和价值确定下来,并且会在合适的时间向社会公开陈列展示。化石虽无言,却是历史最深情的见证者。灭绝的大羽羊齿类化石的科研价值远远大于收藏价值,只有通过对化石进行专业研究,才能挖掘当地地质演化、变迁的历史。王月强在捡到珍贵稀有的化石后,放弃自己“私藏”而无偿捐献给博物馆,让它能更好地得到保护,更大地发挥科研、科普教育的价值。这是平凡之人做出的不平凡之事,是我们值得效仿的榜样,让我们为他的举动点赞!

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无私奉献,相信大家更希望看到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你们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