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州白塔,于野秋风已近千年,背后是个狗血

庆州白塔又称释迦佛舍利塔,位于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境内。在这里,曾出土不少文物,有经碑,以及各种材质色彩不一的舍利塔(可参考巴林右旗博物馆)。

如今的庆州白塔,虽然孤影在苍茫于野,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岁月的年轮,已近千年。但它仍然保留完好,仔细观摩,砖雕木雕等花纹图案十分清晰。

恰好在这秋天的午后,风吹起叶草翻浪,碧蓝天空下,这一眼望去,苍茫大地于它最是醒目。这座兀然矗立在茫茫草地上的洁白秀丽的高塔,彷佛是这在历史的苍穹之下,它把当年的一切风云刻画在塔身,使得后人根据这些蛛丝马迹不禁惊叹千年。

整座白塔高达73.27米,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绕着塔身仰望一圈,你会发现这白塔的外形构造又是八角七级。在中国古代,古塔建筑的鼎盛时代属于辽代,这个时期最是流行八角砖塔,而庆州白塔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原名为释迦佛舍利塔。

塔身洁白如玉,光亮夺目。在秋天的午后,野草泛黄之际,这白塔看着让人心生温柔。各种精美浮雕仍是能清晰可见。站在这塔前,于风中,还能听到清脆的风铃声。

四周悬挂或系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秋风的吹拂下,时光倍显美好。源于自身对宗教建筑的喜好,我在这白塔前更是观摩许久,不忍离开。

尤其是这白塔的相轮堂内曾发现不少历史文物,令我更加好奇。塔身的最底座是灰砖砌成,兴许是风化了吧,色彩显得斑驳脱落。周围挂满的经幡不时被风吹起,惊现一处似图腾的砖雕。

不过白色塔身上的浮雕却是十分清晰完整,抬头仰望,每级塔檐使用的砖木结构也很明显,色彩脱落的牌匾悬挂在塔身,即便沧桑,呈现出一股古旧的味道,可这“释迦佛舍利塔”几个字依旧清晰有力。尽管这是后来的挂上去的,但历史再久远,风雨也不曾磨蚀如此珍贵的遗迹。

从辽兴宗重熙十六年二月就建起,直到重熙十八年七月十五竣工。这两年多的时间,便就给历史铸就了近千年的光阴岁月。

白塔正前方还有一个类似西藏桑炉的建筑(在西藏称之白塔)。但这并不奇怪,这与内蒙古人的宗教信仰有关。从萨满教到景教再到藏传佛教,这一段宗教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今天的白塔前这些经幡的存在。

秋风起,大雁北飞,广袤无际的草地上这座耸拔的高塔其实还有一段历史的背景故事。倘若没有这个故事,兴许就不会有释迦佛舍利塔了。

相传庆州白塔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为自己的生母章宣太后“特建”的。为何要“特建”,这就关系到宫廷权力倾轧。当时辽兴宗的生母萧氏为圣宗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辽兴宗耶律宗真,另一个是耶律重元。但耶律宗真被当时没有子嗣的齐天皇后收养了,而萧氏就从一个普通的宫人被封为妃子(顺圣元妃)。

圣宗死后,留下诏书封齐天皇后为皇太后,但萧氏竟然藏匿诏书,并在耶律宗真即位时自封为章宣太后还把持朝政。虽然耶律宗真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她竟然密谋立耶律重元为帝。不过这事很快就败露了,耶律宗真在朝臣支持下先发制人,将萧氏送到刚刚筑就的庆州城内的七括宫幽禁起来。

但没想到的是这萧氏在庆州独处的年月里清心事佛,成为了一个佛教徒。后来,耶律宗真与母亲萧后关系得到缓和,便将当初幽禁母亲的地方“特建”了一座佛塔。

而这座细腻纤秀,柔和清丽又形制高贵的佛塔便就是今天的庆州白塔,一眼望去,果真气度非凡。但今天的白塔已经无法登临。

不知何时里面拆除了第一层阶梯,改成经堂,如今塔门紧闭,估计只有历史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历史又未曾留下线索。只道后人在相轮堂发掘了不少文物出来。

作为中国古塔建筑,庆州白塔可谓是一瑰宝。它呈现的不仅是历史故事,还有历史发展。相对于我而言,又丰富我了对辽代历史建筑文化的需求。

苍茫大地,北国孤塔,风萧萧而起。一道斑驳的石板路铺就在苍穹之下,两旁野草丛生,高举过头,在夕阳的秋风下摇曳生姿。寂静的天空不闻鸟啼雁归,只有后人的背影陆续仰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