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承载的历史,几与时间等长。阅读木器,就是阅读一个个遥远时代内涵丰富的文化信息。与火器、石器、贝、甲骨的使用一样,木器伴随我们走过漫漫长夜,一路留下微茫的遗迹,让我们在恍然回首时惊觉,我们曾经拥有性灵温润的木器时代。
作者:刘东黎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来源:新华社摄:陈昌奇
混合着多声部的乡情乡梦,木器聚集成我记忆源头的风景。迟子建有一篇散文《木器时代》,让人意识到童年记忆中那些缄默、微不足道的剪影,原来也有着深远的人类学意义。而古朴润泽的木器时代,更像是一座飘逝了的海市蜃楼,它像梦一样,古旧舒缓,色彩斑斓,雅洁的木香经久不散。
与温润的陶、剔透的瓷、峻厉的玻璃、冷酷的金属相比,木材色彩沉稳,文饰精细,给人一种本能的亲近感,因为它携带着自然的天然体温。榆木素称“榆木疙瘩”,非不开窍,唯难解难伐也。王榭堂前,寻常巷陌,常见其潇潇身形;紫檀历百年风霜方能成材,木质坚硬无比,蚁虫不蛀,落水即沉,千年不腐;楸木质坚纹细,世所罕见,多用于制作高档乐器和军工用品,尤显高贵典雅之气派;柚木光泽油亮、材色纹理通直,横切之后呈现盘空错硬之花纹,魔魅诱惑;鸡翅木纹理独异、色泽突兀,在红木中独树一帜,伴有遗世独立之香;花榈木有催情、激励、抗沮丧之功效,常有异人费尽周章在民间网罗;乌木亦有蛊名,民间常将其用作辟邪之物……这些形态各异、玉树临风的身影,却都有着清新质朴、温和敦厚之共同属性,显示着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使得安居之人成为自然界和谐的一部分。
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那与天地一体、内心无比安稳的木器时代。这个时代起源于先民对温暖和安居的渴望。我们的祖先,就曾在一个纯木的时代里劳作、歌咏、生儿育女、相亲相爱。南《骚》与北《诗》里,触目亦多葳蕤鲜活的草木,仿佛是漫漫史籍中一支支清香郁秀的书签。它们忠实储存了先民们与木器相依的信息,里面蕴涵了自然的多少深情!
比之石头和金属,木材的特性与多样性,使得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都具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木头这种高适用性的传统材料,兼具石头和金属的双重特性,一直都是我们祖先最主要的物质资源,甚至就武器装备而言也是如此。武王伐纣时有“血流漂杵”的记载。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木棍和削尖的长矛仍在大显身手;陈胜吴广起义亦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可见在中国人质朴的英雄想象和集体意识里,也始终根植着木器的沉静光辉。
木器时代有一种郑重丰盛之美,在其终结之后,仍有一种自成一体的秩序和道理。木材是自然生长的,可以得到持续补充。所以在青铜和铁器横空出世后,木器并没有退出人类的视野,它们变身为不断更新换代的建筑、船舶、木屐、碗筷,有时还变成静止的音乐,藏身于琴弦和雕塑之下,藏身于一代代老去的孩子们思乡的梦境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人类的木器制造工艺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进而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在很多情况下,金属玉器等反倒只能成为某一木器的装饰物,而不能取而代之。所以任由时间慵懒地流淌,淡淡木香却总弥漫历史的天空。
三坊七巷的门扇雕饰来源:新华社
用回廊、楼台、屏风、亭阁以及各种树篱构筑的古老家居,檐口和瓦当朴拙有力,雕饰精巧的窗棂、蝠、雀替穿插其间,呈现着一个东方帝国的旧日情致。文明的步履在木器时代的建筑群落前停顿,一种木头霉变的香气氤氲不散。吊梁、挑檐、窗格、戗脊、扶手、门花上少不了木质雕花,有花卉有动物或一些寓意简单的吉祥图案,展示着木器时代人们对神秘自然的敬意与幻想。各色神仙、祥云、童子、田园景观美不胜收,唯有那些彼此榫卯在一起的粗大梁木一派冷漠高古,拒绝任何彩绘雕饰,它们本身就是升腾而后凝固的大美符号。
木器之美,尤其在于它并非是冰冷和制式的,那种沉默的温厚,会令人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之感。明知终有一天这些器物会崩裂会腐朽,却不会破坏内心深处妥贴的信任与安然。无论是劳作中的工匠还是使用木器的人,有时都会恍然觉得在与另一个朋友于静默之中倾心交流。
一件好的作品,能让人悠然想到和木头打一辈子交道的手艺人,甚至可以想见他手执刻刀,细致摹画花朵、云纹的安详神态。木器的手艺人和他们的作品一样,一般都不追求气派宏伟,那种含蓄和谦恭是刻在灵魂深处的。
相比起精雕细琢的其它物件,形状粗拙、纹理淳朴、线条简明的木头,在艺术家眼中,本身天然有着充盈的张力;本身就是最纯粹最精彩的设计语言;有如原始的生命力在时空的捕获下凝固。只需现代制作工艺的些许点化,它便会发出天人交汇的妙明神光。
《鹤舞》黄小明作品
所以很多木器工艺品明明已充分考虑了美学和制造工艺的融合,但在常人看来,设计对材料的影响已降到最低。器物无言,美却已呼之欲出。不提那些美轮美奂、冠绝千古的雕工,在我身边,一件普通的木质食器,粗拙可爱,带着温馨的感觉,夏不烧嘴,冬不冰手、令人格外觉得贴心。一盏充满现代感的木质吊灯,一个独特的木质花瓶,那天然的纹理和圆滑柔和的表面,都让我一再忍不住要想,为什么最本质的简约设计,却偏是一派有如天成的意境与格调。随着科技的发展,旧的形式不断解体,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人与木器的内在联系却总如时光的两岸,实际上始终未曾分离。
阅读木器,使我更愿意有意识去倾听属于灵魂的声音。世事变迁,它们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坚硬而又缄默的立场。它们以沉默和坚固的姿态,断然拒绝了一切震耳欲聋、速朽、善变之事物。我也是在中年之后,才慢慢能够领悟体味这种品格的真义。对我而言,它们身上栖息着某种拯救的寓言。当我们开启木器时代的阅读之门时,会有一种沉郁已久的陈旧木料香气弥散开来,并让我们愕然醒悟,现实的逻辑并非永远那么理所当然、那么日新月异,能将一切不容置疑地取而代之。
我们依赖着木器生息、远行,木器伴随着我们,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尽管机器时代以深不可测的姿态走向世界深处,木器匠人们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木器时代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建筑语汇和文化符号,也消亡贻尽。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着实引不起人兴趣的话题。然而,我却愿意长久停栖在回忆的深处,遥遥瞩目安居于那里的木器手艺人和他们的时代。越过眼下大兴土木的时刻,我默想着“以时间打磨时间”的寓意,感悟着道与器互为映衬、倾心交流的况味。对他们而言,这一切只不过是硁硁自守心无旁骛的本份。那样的一个世界安祥、温暖、寂静、唯美,花香溢满四野,古树撑起苍穹,可以令我们安然老去。
(原标题:阅读木器静听时光密语)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