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朝的宫廷佛像素以衣饰华丽精美、装饰丰富繁缛称着于世,工艺精湛,艺术水平极高,尤其是宝冠、缨珞、项饰、耳珰的精细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是中国佛像制作史上的高峰。就连清代康熙大帝提及永乐宫廷佛像工艺也是赞不绝口。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永乐朝鎏金佛像备受收藏者亲睐,拍卖价格一路飙高,尤其是一尊以2.36亿港元成交的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创下了我国单体佛像造像的成交记录,也使藏界对佛像艺术品的追捧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热度。
(故宫博物院藏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
本回东京中央春拍3月16日呈献中一尊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造型完好,题材独特,工艺精湛,风格成熟,乃明代宫廷造像中不可多得之精品,十分难得。
Lot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大明永乐年施”款H:14.5cm
JPY:30,,-50,,
RMB:1,,-2,,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智慧的象征。见佛像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宝座之上,头戴五叶花冠,束发高髻,宝珠顶严。面相方圆,细目长眉,眉间白毫,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扬,表情安祥优雅。耳垂圆珰,束发垂肩,帔帛搭于双肩。体态匀称健硕,结构合理。右手高举宝剑、代表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象征所具无上智慧。菩萨上身袒露,胸前饰有璎珞,手部、脚踝部都饰有钏环。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铺于座面上。
(“大明永乐年施”铭款)
莲花座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纪年铭款,字体柔美,从左至右刻写,以迎合和顺应藏族人藏文读写习惯。落款中的“施”字用得非常巧妙,可以是朝廷单方面的“施舍”之意,更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布施”,既可体现大国气度,又暗合佛教教义,让本以接受布施和供奉为生存的寺庙僧人乐意接受。明史有记载,在明永乐年间,皇家曾大量施造佛教造像与青藏宗教上层互为馈赠,以加强联络。到永乐六年,将佛教造像作为礼物互为祈福、通纳已经成为了习俗和常礼,即所谓的“赐佛制度”。
(底座)
莲花座下封底盖中央部位刻画十字金刚杵,寓意防止邪魔歪道的袭扰。固定封底盖的方法为剁口法,并采用中原传统失蜡技术,铸完后进行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整体而言,此时期造像的造型完美,材质优良,工艺精湛,流光溢彩,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皇家艺术气派。
Lot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H:58cm
JPY:20,,-30,,
RMB:1,,-1,,
此尊造像是标准的明代佛教造像,佛像头部较大,面相饱满端正,眉间白毫,鼻梁挺拔,头饰螺发,排列紧密,肉髻圆隆高凸,肉髻正面嵌有硕大髻珠,大耳垂肩,面相宽大饱满,双目平直,眼帘低垂,嘴角微微上扬,面露笑意,神态宁静慈祥,充分表现出释迦牟尼佛怜悯众生,博大雍容的气度和胸襟,同时也让观者感受到沉静坦然之感。佛像上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右肩披袈裟边角,袒露前胸,胸前有「卍」字纹,下身着高腰僧裙,腰间束带并打结,颇具装饰意味,衣缘处錾刻精美莲花纹,纹饰清晰,雕刻细腻,显示当时匠人高超的写实技法。衣服纹理写实自然,衣褶排布自然,极富质感。佛双手置于双膝上结弥陀定印。佛像结跏跌坐于一台上,座台雕刻精美,饰双龙捧寿纹,与佛身完美结合,实为精妙。
Lot明何朝宗款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何朝宗”款H:21.5cm
JPY:8,,-10,,
RMB:,-,
此尊观音坐像釉色呈象牙白色,素静殊常。低首垂目,盘足坐于莲花座上,面相饱满丰润,神情端庄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
束,发丝细密,插如意头式发簪,精美璎珞佩于胸前。左手持卷,与右手交叠置于右膝上,身体微向右偏转,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柔美阿娜,仪态万千。背面落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据统计,何朝宗作品存世极为少见,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观音坐像、泉州市文管会所藏“渡海观音”,均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另有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所藏,亦为其上乘作品。其艺术水平之高可与故宫博物院、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相媲美
Lot明末清初石叟款铜错银丝观音立像“石叟”款H:57cm
JPY:8,,-12,,
RMB:,-,
此尊观音盘发成髻,头纱轻披,面庞丰腴饱满,眉间白毫嵌银。双目微睁,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口小如樱桃。右手芊芊,自然低垂,左手搭于其上。跣足站立,神情娴雅端庄,和睦慈祥。观音颈脖及上胸袒露,胸前以简单饰物点缀。身着宽袖长袍,圆肩修身,衣纹简明,层层折叠,流畅自然,衣裳下缘翻卷,似迎风飘拂。铜像宝光内蕴,衣袍饰精细银丝图案,镶嵌平滑细腻,工艺精湛,使造像典雅非凡。背后有嵌银丝「石叟」篆书款,造字严谨。整尊观音造像造型美观优雅,独具匠心,纹饰精美,镶嵌技艺超群,实为石叟作品之代表。
Lot清乾隆铜鎏金那伽犀那尊者坐像H:40cm
JPY:8,,-12,,
RMB:,-,
金那伽犀那尊者是十八罗汉之一,位列第十二位,名掏耳罗汉。其梵语Nagasena,意“龙军”,常称“那先比丘”。那迦犀那尊者原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后来弃位出家,二十岁具足戒,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佛称赞他是弟子中断绝尘缘最好的一位,又以耳根清凈闻名,所以常以掏耳罗汉的形象出现,以示耳根清净,不听各种淫邪的声音,不听旁人秘密。
此件清乾隆铜鎏金那伽犀那尊者坐像通体鎏金,金水浓厚,光彩熠熠。尊者半跏趺坐于方台座上,左手于胸前结法印,右手置于右膝上。面目含笑,额头卷眉,双目微敛,双耳下垂金环,神态肃穆平和。尊者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缘錾刻精美纹饰,将那种沈浸在自我世界,不受外界烦物干扰,耳根宁静自乐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佛像底座下方中空,内藏大量经文经书,大小不一,成卷保存,数量之多为历年来佛像中罕见。古时在塑佛像时,一般经过装藏之后才算具有灵异,可产生神力。其装藏一般分为身体和法座两个部分,此座佛像明显属于后者。这些装藏进佛像的物品一般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大类,本尊佛像所藏的经文经书代表的正是“语”之一项,除此之外还有代表“意”的小佛塔,代表“身”的小佛像和药丸、坛城等各种宝物。其制作工艺神秘特殊,现存流传下来有装藏的佛像更加稀有难得,如此尊佛像般藏有如此大量珍贵经文的佛像更加屈指可数,可谓极为罕见,可藏为宝。
Lot唐铜鎏金众佛像H:9cm
JPY:,-,
RMB:16,-22,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唐铜鎏金佛像H:7.5cm
JPY:1,,-2,,
RMB:55,-,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唐铜鎏金佛立像H:10cm
JPY:1,,-2,,
RMB:82,-,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唐 铜鎏金观音立像H:12cm
JPY:2,,-2,,
RMB:,-,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南北朝铜鎏金佛像H:10.5cm
JPY:1,,-2,,
RMB:82,-,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隋铜鎏金佛立像H:16cm
箱款:“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刻铭金铜佛”
JPY:2,,-3,,
RMB:,-,
来源:关西重要收藏家旧藏
Lot隋铜观音立像H:20cm
JPY:1,,-2,,
RMB:82,-,
Lot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像H:38cm
JPY:12,,-18,,
RMB:,-,
Lot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尊王佛H:17cm
JPY:3,,-4,,
RMB:,-,
Lot明末清初时大彬制紫砂观音像“时大彬制”款H:25.5cm
JPY:5,,-6,,
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