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乾隆白玉无忧尊者坐像(带座)
H:15.5cm
本品是欧洲私人藏家旧藏,20世纪早期得自亚洲。罗汉造像慈眉善目,雕镂精神,毫发毕现,尤其白玉质地洁净,莹润透亮,无暇无垢,正好契合无忧自在尊者的形象,无忧自在,破除烦恼,佛法常驻。
无忧尊者是过去七佛之首毗婆尸佛的弟子。毗婆尸佛比释迦牟尼佛出世早七十一劫,当释迦牟尼在菩萨道修行的时候,还曾经向毗婆尸佛请教过佛法。无忧尊者跟从师父学习佛法的时候,勤于请教,善于领会,对佛教的各种理论通达明了,经过不断地修行,他远离了世俗的忧愁与烦恼,心性清洁无垢染,佛法常驻,脱离了轮回之苦。无忧尊者以勤奋上进和静心修行,终于功德圆满,证得阿罗汉果位,受到世人的敬仰。他性情温厚,内心沉静,因为不受烦恼的缠扰,而达到明净澄澈的境界。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明白玉持莲童子
L:4cm;H:3.4cm
本品一料刻成,刀工精审,细节丰富,繁简得当,童子眉目传神,脸颊饱满,持莲敧身而坐,神态活泼,天真烂漫,非常具有宋代童子的特征。在两宋玉器的创新题材中,玉雕童子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类。
玉器上的童子明显借鉴了书画婴戏图的表现手法,童子或执莲,或插花,或抱球,或捧盒,或抚鹿,或骑鹅,形式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手执荷莲,喜笑颜开,憨态可掬。宋代玉雕童子的发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平直短发、齐额短披发、左右分发。发丝刻画细密、均匀、整齐。本品属于额前左右分发,斯文可爱。
这类持荷玉童子的流行,与宋代佛教故事的广泛流传和玉雕追求世俗化、生活化的情趣密切相关。据宋代《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当时的社会风俗,七夕之日,市井孩童必须买新荷叶执之,以效仿佛祖之子磨喝乐而祈求吉祥。磨喝乐幼小随佛祖出家,后成为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是变化之身,常在人间,深受世人喜爱。另一方面,莲叶在传统文化中拥有圣洁的寓意,童子持莲,又取其谐音作“连生贵子”,是希望能够早得贵子、喜得贵子。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明白玉甪端衔葵花摆件随座
H:5cm
本品玉料温润,刀法一丝不苟,瑞兽雕琢精美,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此类瑞兽貌似麒麟,但细看又与麒麟形象有异,它不是麒麟,而叫做甪端。甪端最早出现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兽则麒麟、甪端”,郭璞描述其形象是“似貊,角在鼻子,中作弓”,然而其具体形象在后人的想象中逐渐补充丰富。
南北朝以后到宋代,甪端被赋予了许多神力,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旌星之精,灵异如鬼神”。《元史耶律楚材传》也有描述到:“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可见发展到元代,甪端形象已经具象了许多,其具体形象,可从从宋代、五墓葬、孔子墓、故宫太和殿的神兽找到印证。甪端与麒麟相似,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用以护卫明君圣主,做到八方归顺,四海来朝。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明碧玉凤纹璧一对
D:5.5cm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明白玉荷塘鹭鸶纹炉
H:4.8cm
白玉玉质莹润。器以多层次立体通景镂雕而成。雕琢三只鹭鸶栖息于荷塘茂密的枝叶之下,器顶荷花盛开,经风吹拂荷叶一张一卷,荷叶边沿颇卷,生动写实,荷叶内外并双阴线刻划以示叶脉纹,中间镂雕茂盛的苇草枝梗穿插交缠。三只鹭鸶造型写实生动,或低头觅食,或抬头张望,或伫足凝视,形态各异,神形怡然自得,悠游自在,栩栩如生。器表磨光洁亮,底部为椭圆形片状底座。
古时绘画,以一只鹭鸶鸟伫立于莲花之下,喻“一路连科”之吉语,以祝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有朝一日能一试扬名天下,光宗耀祖。此器也应有此种含义。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明白玉菊花杯随鎏金杯托
H:5.5cm;D:10.2cm;盘D:13.2cm
此组杯盏由杯及杯托两件组成。杯取白玉琢制,菊瓣形,薄壁,深腹,腹下渐收,底承浅圈足。造型优美、典雅大方,兼具古朴之风、自然而秀丽。玉质精良,光洁莹润,致密温和、洁净柔顺。该器工艺精湛、技艺高超,采用圆雕、浮雕及线刻技法,完整地展示出奇特的造型和优美的纹饰。杯身左右对称装饰花卉执耳,纹饰流畅优美,画面宁静自然。盏托浅碟状,中心有凹槽可置杯,中间錾刻莲花图案,刻画细腻,底承圈足。杯、托组合是明代宫廷的经典样式,多采金、银等名贵材质,用料不计成本,做工精致,尽显宫廷奢华,此套杯、托即为其中佳例。
参考图
此套杯、托造型已然改变了宋元明时期流行的台盏式样,而转为杯、盘样式,与《三才图会》中的盘盏图十分相近;明世德堂刊本《赵氏孤儿》中的筵席插图中亦有此类盘盏。同类可见明定陵出土鎏金银盘玉杯,高5.5厘米、口径5.8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在玉杯的两个手柄上镶嵌了镶嵌了数十颗红宝石、蓝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康熙青玉释迦牟尼坐像
H:20.5cm
这件康熙青玉佛,质地粹美,润洁无暇,雕工炉火纯青,佛陀面相慈悲庄重,项戴佛珠,身着佛衣,一手捧钵,一手垂膝,姿态端整。佛陀宝相庄严,美玉宝光照人,可谓相得益彰。
玉佛像自古即为至宝,宋代释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六记载“义熙二年,师子国献白玉佛像,高四尺二寸。”元代程钜夫《雪楼集》卷八载畏兀儿贵族大乘都入京朝见,元世祖“亲赐侍宴衣冠,貂裘帽、金带、银器、白玉佛像、银钞等前後相望,恩顾良勤。”清人俞樾《春在堂诗编》有《玉佛歌》一首,诗云:“何幸一朝得此像,洵足奇迹增钱唐。曲园居士瞻礼讫,敬作长歌当短偈。与其摩挲金铜仙,不如賛叹白玉佛。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乾隆御制白玉龙凤纹香盒
款识:“咸福宫”
L:11.5cm;H:3cm
质乃和阗白玉河子,晕黄香色皮,温润。玉套盒形类套环,盒身上下匀停,盖溜边而底敛足,合唇。上浮雕刻以龙凤纹衔环,各向两对,朝面各异,活脱自然,除其优美的装饰手法外,更赋於其,内在的生命流动,予人咀嚼不尽。清高宗时常常为当时内务府成作的器物制定吉祥典雅的器名,由于盒形作相交双圆形状,遂被取诣音名:双缘。
按咸福宫在紫禁城内西六宫区域,初名寿安宫,明嘉靖时改名咸福宫,取《易经》「咸卦」的阴阳交感而得吉福之意。咸福宫的建筑为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区的其他宫殿。除作后妃的居所,皇帝也会将此作为起居处。嘉庆四年(年)一月,太上皇乾隆皇帝去世,继位的嘉庆皇帝先是将上书房作为倚庐,二十天后移住到咸福宫,继续为父皇守孝。自此,咸福宫成为嘉庆皇帝过渡性的寝宫,直到守制结束。
在咸福宫居住地十个月间,嘉庆皇帝在这里主持政务,引见臣僚。当时的嘉庆皇帝在这里一定考虑过作为皇帝如何治国,巩固皇权的问题,因此才写下了「一日万机,咸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赐德无疆」的对联,对联中不但藏有「咸福」之名,还表明了帝王帝心目中国家政治和皇权运行的理想状态所具备的必要条件,那就是皇帝自身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乾隆白玉鹌鹑盖盒一对
参考:香港佳士得年秋季拍卖会Lot,成交价:2,,港币
D:8.1cm;H:5cm
这对白玉鹌鹑盖盒,取材精良,绝无瑕疵,其白如雪,其润如脂,温润光洁且细腻柔滑。造型玲珑小巧,可爱喜人;器形饱满圆润,以鹌鹑为原型,通体雕琢成一对卧坐鹌鹑,呈盒状,整器一料剖开形成盖盒,上下子母口扣合。鹌鹑小首,硕身,雕工细腻,刻画精巧,鸟身翎毛层叠有序,纹丝不乱,鹌鹑神态安详,惟妙惟肖。盖内部挖膛细致,打磨光滑,器壁薄可影物,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鹌鹑是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寓平安之意。鹌鹑一对,则象征“双安”。统观全器造型干净清透,线条简练流畅,细微之处更见生动典雅,使人见之顿生喜爱之情。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乾隆白玉饕餮纹夔龙耳盖瓶
H:15.8cm
玉瓶方口、束颈、扁身,鼓腹、方圈足,造型规整,体量硕大。瓶盖围饰雷纹,两面雕兽面纹,盖钮为长方形;瓶口围饰雷纹,两侧圆雕两只螭虎作为双耳,独角突目,龇牙咧嘴,身有双翼,四肢强健,威风凛凛;瓶身自上而下分别为双凤纹,几何纹、饕餮兽面纹、云雷纹、莲瓣纹。双凤翻卷飞舞,线条流畅,纹饰精美;兽面纹粗眉宽鼻,双目炯炯,巨口尖牙,神秘威严。
整器由大块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白润,雕工细致,掏膛均匀,抛光精细,从造型到纹饰无不透露出仿古的意味,庄重典雅,气韵不凡。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lot
清中期青白玉童子洗象摆件
H:11.5cm;D:16cm;W:g
此白玉作童子洗象圆雕摆件,象身庞大,四足立地,皮带褶皱,象尾向左微微弯曲,象背披挂装饰“寿山福海”图案,并作回纹边框,织锦下饰缨珞流苏纹。童子憨态可掬,体态极富动感,线条精细,浑然天成。整器玉质、抛光、雕琢可谓无憾;童子笑靥如花,洗象情景生动欢快,予人祥和愉悦之感。
象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即有吉祥之意,而童子亦有多子多福之吉祥含义。又如南宋诗人陆游诗曰:“太平有像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即同为太平吉象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