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记背后的故事甄宝玉送玉第二集

《红楼正史》第6篇

第二集留取丹心照汗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何况帝王之家。胤禛允祥兄弟二人和衷共济,以“强盗”的手段夺得皇位,胤禛当了皇帝,允祥也成了大清帝国名副其实的“副皇帝”。然而“兄弟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会出现在童话世界里。

密妃是康熙帝一生的丑闻和污点,为了掩盖“太子两立两废”的真相,粉饰“六下江南”的真实目的,维护康熙千古一帝的伟大形象,康熙伙同儿子雍正,通过禁言、销史、灭口等手段将所有与“秦可卿”有关的记载全部从历史中抹去。雍正登基后的第十四天,便收缴全国密折,其中苏州织造李煦(秦可卿养父秦业)密折收缴件,现仅存件,件被销毁。在李煦交出密折后,年雍正元年正月初十,雍正下旨查抄李煦,李煦全家二百余口或卖或发配或罚没为奴。六年后李煦在打牲乌拉冻饿而死。然而掩盖历史、销史灭迹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怡亲王允祥。雍正皇帝一顿猛操作,让这位“废太子”事件的肇事者、永失父爱的十三皇子、雍正皇帝的忠顺犬、马前卒、孤介耿直的怡亲王,成了历史之谜。民间巷议,野史传说,更是议论纷纷,毁多誉少。“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雍正继位后,一手销史正言,一手推行改革。雍正令怡亲王允祥严查国库亏空。而允祥此时却提出异议,不希望皇帝一上台就广为树敌,请求雍正开恩宽免户部亏空,用余平饭银分十五年替官员们代还,雍正答应了。结果清查下来,发现亏空二三百万两,雍正雷霆大怒,直接在奏折上开喷“欠朕二三百万,如果让他们用余平饭银相抵,轻易脱身,还有没有王法了!”并严令追讨历年亏空。看到皇帝御批怡亲王当场“色变”,但又无法说服皇帝,只得遵旨照办。允祥查亏空,审案件,治水患,推改革,旰食宵衣,一日万机,政绩斐然,然而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因政策过于激进,允祥得罪了很多人,上至庙堂下至民间无不窃窃私语,口诛笔伐。在贾宝玉的这部《石头记》里对允祥也是大张挞伐。这正是: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雍正的一些善政也不过是让那些贪官污吏、士大夫出出血,充盈国库罢了。因为动了士绅阶层的既得利益,当时的一些文人屠毒笔墨,各种黑段子,甭管有的没的,都扣在雍正允祥身上。更有文人曾静等人,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法,并列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等等予以抹黑。面对举国汹涌的质疑声浪,雍正帝亲自编著《大义觉迷录》,以澄清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流言蜚语。更将隐晦不明的皇权争斗公开在世人面前讨论,逐条辩白,清理异议,驳斥荒谬。还命曾静到全国各地巡讲。

一个人不管他多飞扬跋扈,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要面对他自己的内心,亏心事做多了,他的内心不可能安宁,雍正亦然,允祥亦然。年秋,44岁的怡亲王允祥躺在病榻上,贾宝玉和史湘云就围坐在两旁。允祥知道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往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出现,他憎恨废太子允礽,憎恨父亲康熙,也憎恨四哥雍正。他很在乎自己的名节,也急需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和一个形象代言,来拯救自己的民意危机。允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与宝玉娓娓而谈,言近旨远。他希望贾宝玉能写一部书,一部记录自己历史的书,将其流传下去,澄清自己的功与过。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守护历史,消除邪祟,解冤洗业,名垂后世,是允祥遗命贾宝玉著书《石头记》的初衷。而家破人亡的贾宝玉,陵谷沧桑,历尽磨难,也不允许自己的“家亡血史”被历史淹没。年五月初四日允祥将著书之事托付给贾宝玉、侧福晋史湘云,还有儿子弘晓,一声叹息,溘然长逝。这正是: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作者把允祥比作秦末齐王韩信。暗示:允祥与四哥胤禛,虽同舟共济,阴谋太子,夺得皇位,然而又心存芥蒂,离心离德,渐生悖逆之心。

允祥病重之时,雍正帝悲不自胜,终于体谅到了十三弟的苦衷,这年年初免了户部官员未赔补完的亏空。“朕思怡贤亲王仁厚居心,曾有代完之语,今成其善念,将应追之项悉与豁免”。允祥病逝后,雍正伤心欲绝,常常提及此事,意思就是锅全是他的,怡亲王劝过他不要过严,后来他开恩,也是因为怡亲王的原因。这种话提了很多次,很没有帝王体统,据说实录删了很多。

爱新觉罗·允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和硕怡亲王,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胤禛对其十分信任,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年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允祥去世,享年45岁,配享太庙,谥号“贤”,另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雍正还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允祥是清朝唯一不避皇帝讳的臣子。《石头记》中功高谦和的北静王、强梁柳湘莲、忠顺王的长史官、矢孤介的贾惜春、撺掇抄家的王善保家的(明哲保身)、谋逆叛乱的王信(齐王韩信)、专权乱政的庆儿(严世蕃的小名)、正照风月鉴的贾天祥、《凤求鸾》的公子王熙凤、四儿、四姐儿、冯紫英等等均映射允祥。南宋文天祥,字宋瑞。《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石头记》第十二回,贾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映射允祥遗命著书《石头记》,他要像“文天祥”一样青史留名,可笑“假天祥”。

贾宝玉立志要撰写一部世代传颂、万古流芳的旷世之作,一部记录康雍遗史的史诗级小说。然而《石头记》这个书名已不能再用,宝玉回想:自己上赖天恩、下承祖德,曾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如今风尘碌碌,家破人亡,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真如红楼一梦。书遂被更名为《红楼梦》,贾宝玉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这正是: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崇文门外的隐士贾宝玉虽不甚富贵,但也是大家后裔,宦海沉浮十几载,眼界开阔,学问渊博,且仰仗怡亲王府的庇护,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宝玉生活恬淡,每日以著书为业,闲时观花修竹,会友酌酒,倒也是神仙一流的品格。

且说寡妇王熙凤(马氏,-)坚守贞节,心无旁骛,一意抚育贾琏(曹颙,-)遗脉曹雪芹(曹霑,-),克勤克俭,含辛茹苦。这曹雪芹自幼饱读诗书,满腹文章,如今已长至17岁,人品学识竟也不负诗书仕宦之族裔子孙。那林红玉比曹雪芹小一岁,如今也出落的婷婷玉立、品貌风流,因从小儿和曹雪芹在一处顽笑起住,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除你不娶,除它不嫁。近年大了,二人时常眉来眼去,私传表记,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

这年元宵,宝玉会友醉归,彼时凤姐、宝钗、雪芹等都寻热闹去了,独见红玉(麝月)一个人在房里灯下抹骨牌。宝玉笑问道:“你怎么不顽去?”红玉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红玉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太太(邢夫人)又病着。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宝玉便凑过来细看这红玉:其容貌不让秦凤,端雅不让宝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人。二十年前袭人被撵出曹府,二十年后造化主竟再出一个花袭人。宝玉因笑道:“我在这里坐着,你放心去罢。”红玉道:“你既在这里,越发不用去了,咱们两个说话顽笑岂不好?”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红玉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她一一的梳篦。只篦了三五下,只见宝钗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她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宝玉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宝钗道:“我没那么大福。”说着,拿了钱,便摔帘子出去了。

宝玉在红玉身后,红玉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宝玉便向镜内笑道:“满屋里就只是她磨牙。”红玉听说,忙向镜中摆手,宝玉会意。忽听唿一声帘子响,宝钗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宝玉笑道:“你去你的吧,又来问人了。”宝钗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出去了。这里宝玉通了头,命红玉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一宿无话。《石头记》第二十回,脂砚斋: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红玉)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过了灯节,贾宝玉执意要娶林红玉(鸳鸯)为妾,谁知却遭到了嗣母邢夫人(贾母)的反对,林红玉因念着曹雪芹,竟也断然拒绝。强扭的瓜不甜,贾宝玉只得作罢。哪知这邢夫人(曹寅遗孀李氏,-)不久竟因病离世了。

邢夫人有诰命在身,紫禁城掌宫太监戴权前来吊唁,贾宝玉借机花一百二十两银子,为曹雪芹捐了个前程。戴权会意,为的是丧礼风光,实则宝玉另有私心。年,在贾宝玉的筹划下,18岁的曹雪芹进入京西北“圆明园护军营”的“包衣营”供职(年雍正二年,钦定圆明园设置八旗护军守卫,雍正帝由皇城驻园往来,沿途归本园护军保卫。护军称为“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简称“圆明园护军营”。护军营由八旗营和包衣营组成,共计余人。其中包衣营员,由内务府三旗包衣组成。),曹雪芹也算有了个“铁饭碗”。贾宝玉又给他说了房媳妇,命小夫妻搬出曹宅,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王熙凤也随儿子迁入军营附近的正白旗村,自此定居下来。这年,贾宝玉如愿以偿,娶了林红玉。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了。

话说这历史上的林红玉,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人物,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性。比起当年的薛宝钗有过之无不及。如今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丫鬟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一日宝玉酒后,不知要行何事,先与红玉商议,红玉执意不从。宝玉忍不住抱怨了几句,赌气自行了,这红玉便气的哭如醉人一般,茶汤不进,装起病来,请医疗治。宝玉后悔不迭,只得来安慰红玉。红玉见丈夫怯懦软弱,越发得了意,总不理宝玉。宝玉殷勤谨慎,好容易十天半月之后,才渐渐的哄转过红玉来,自此气概全无。那红玉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先时不过挟制宝玉,后来倚娇作媚,将及宝钗。此时的薛宝钗已是奔四十的人了,心如死灰,不想生事但也不怯事。她久察红玉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红玉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红玉不发作时便喜欢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么不乐!”宝钗总不去理她。宝玉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年乾隆八年,29岁的曹雪芹仍一事无成,如今寄身于崇文门外蒜市口西面的铁山寺,每日靠卖字作文为生,叔侄俩偶有交接,日常往来倒也无事。一晃又是两年。年乾隆十年中秋,贾宝玉将曹雪芹请至家中,庆祝佳节。叔侄醉酒传杯,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好不畅快。席间贾宝玉被曹雪芹的诗才震撼,佩服得五体投地。贾宝玉借机向曹雪芹请教如何著书且能规避“文字狱”,曹雪芹侃侃而谈,应对如流,令贾宝玉茅塞顿开。宝玉心中欣喜。

原来当年怡亲王允祥遗命著书,贾宝玉雄心壮志,信心十足。不想五年后雍正暴毙,乾隆继位。让雍正没想到的是自己尸骨未寒,生前得意之作《大义觉迷录》竟被儿子列为了禁书。年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曾静、张熙等人被乾隆秘密逮捕,并凌迟处死。同时下令《大义觉迷录》禁止发行、刊印和讲解,毁去其版,曾静等人所著“逆书”亦列为禁书,凡有私藏传阅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对于曾静,雍正乾隆一放一杀究其原因: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雍正保曾静多年,意图拿曾静作“反面典型”“现身说法”,以《大义觉迷录》驳斥民间对他的指控。然而百姓并不买账,人们对雍正“篡位、弑母、杀兄弟、暴政”的印象不但没能改变,反而越抹越黑,还让皇家背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乾隆禁言,对贾宝玉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妄议先帝,诋毁朝廷,违反禁令,将祸及自身甚至家人,宝玉亦曾吃过此亏,如何将历史记录下来,又“讳知者”,困扰了他很多年。《红楼梦》的创作遭遇了瓶颈,许久没有新的进展。宝玉心中暗想:“雪芹或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想到这里,宝玉便取出了他那部《红楼梦》,将自己多年来著书的伟大构想,通首至尾告诉了曹雪芹。他希望侄子能协助自己著书,完成允祥遗愿。曹雪芹听罢,将书检阅一遍,思忖半晌,爽利答应了。贾宝玉大喜,遂赠纹银五十两,作为著书经费。附赠冬衣两套,勉励曹雪芹备考丁卯年()的武举乡试,一战成名,光宗耀祖。曹雪芹并不介意,收了银衣和《红楼梦》,不过略谢一语,仍是吃酒谈笑。席间贾宝玉的小妾林红玉(萧芳)端茶斟酒,忙前忙后,尽心侍奉,也勾起了曹雪芹的缱绻往事。那天已交了三更,叔侄方散。次日,曹雪芹也不作别,携书匆匆回香山正白旗村去了。

裕瑞《枣窗闲笔》:“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

《邯郸梦》伏“贾宝玉送‘玉’”。“玉”就是《石头记》。贾宝玉就是甄宝玉,映射吕洞宾。曹雪芹就是卢生。这正是: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彩蛋:

年,贾宝玉好友心铁道人(真实姓名和生平不可考)仿红楼之体,也撰写了一本书,名曰《何必西厢》,又名《梅花梦》、《十美图》。全书共三十七卷三十七回,讲述的是明正德年间,苏州才子张灵与江西新建县令崔鹤之女崔莹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弹词小说,是弹词、唱本、演义、小说等多个不同写作形式的结合体。《何必西厢》第三十六回,作者有题跋两处均提到了“红楼梦”:一处说“好似《金瓶梅》、《红楼梦》笔仗,不合演义弹词体例”;另一处说“在下这部书…无体不备,不过觉得难着笔的,还做得来。到底可真个像《金瓶梅》、《红楼梦》,在下自己不知,要请教列位的。”

《何必西厢》在遣词造句、情节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与《红楼梦》多有相似:《红楼梦》“石头通灵且能言”。《何必西厢》先是“要想顽石点头,可惜石不能言”,后是“顽石闻声也有灵”;《红楼梦》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何必西厢》有“圆天方地性通灵”;《红楼梦》“青埂”喻“情根”,以情为纲。《何必西厢》序言中声言:“天下本是钟情世界也”,从头至尾大写“情种”、“情根”、“钟情”、“情痴”;《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与秦钟是叔侄兼同窗关系。《何必西厢》主人公张灵与秦钟是表兄弟兼好朋友关系。张灵对秦钟更是大笑说:“因你这个情字就生出多少情来。你我总是情字中人…算不尽新旧浓情多少数,明是我一生情字不能离。”《何必西厢》与《红楼梦》一脉相承。

《何必西厢》与《红楼梦》关联度颇高的文字还有:贾府有戏班十二优伶,张府庆宴时也有十二女优;《红楼梦》有一僧一道,《何必西厢》也有一僧一道;《红楼梦》有太虚幻境,《何必西厢》写女主人公生病时称:此病还防付太虚;《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住在“怡红院”,曹雪芹有“悼红轩”,《何必西厢》主人公住“赛红轩”;《红楼梦》中有“缀锦阁”,《何必西厢》中也有“缀锦阁”;《红楼梦》有“白玉为堂金作马”,《何必西厢》两次写“金马玉堂”。此外,《何必西厢》中有大量词句与《红楼梦》词句相仿,还多次写到与故事情节无关的“十二金钗”“金陵十二楼”等等。足证“好似《金瓶梅》、《红楼梦》笔仗”“倒底可真像《金瓶梅》、《红楼梦》”所言非虚。

年雍正十二年,一个名叫桐峰外史的人,在友人处得到了这部弹词小说《何必西厢》,并将该书进行了重刊刻印。目前该刻本虽未发现,却有一本嘉庆庚申年(年)刊“五桂堂藏板”《何必西厢》,作者为桐峰外史、幽竹山人、莲花峰樵等。书卷首序引曰:“《何必西厢》一书,行世已久,作者不著姓氏年月…桐峰外史刻本,迄今又数十年,漫漶残缺,特为校正,重付剞劂,以公同志。”书中另有“雍正甲寅()仲夏桐峰外史谨序”和“凡例”二十条。在桐峰外史的序中记述了发现和刻印“雍正重刊本”《何必西厢》的过程:“余需次山左,偶访友不值。见案上有《何必西厢》弹词刻本,窃怪标名之妄,置不復览…今读此书,不知何物文人作此狡狯,余无可赞词…辨之济南书肆,觅他部不可得。想已刊而未遍行。缘就友人藏本,缮正付梓。益以凡例二十条,并识数语冠简端,用志向往云。”

贾宝玉与心铁道人以书会友,常相酌酒吟诗,高谈快论。如书中一僧一道,真似神仙一般惬意。妻子薛宝钗见贾宝玉整日不务正业,常见机导劝:“多会会那些为官做宰的人倒是正理,讲讲仕途经济的学问,学习着做个买卖,出入手头也宽裕。”那宝玉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书香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小妾林红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深敬红玉。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出则既明,你道以上故事证据从何而来?且看《红楼正史》之解读《石头记》。石门将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阅者定可烟消冰释,了然不惑。

关于《红楼正史》:

《红楼正史》是一部读书笔记,全书万字,作者石门公子。该书专注于剖析《石头记》文字背后的隐藏暗寓,探佚人物历史原型,揭示作者的秘密,还原历史真相,补遗小说故事的大结局…用数以万计的逻辑证据解密红学悬疑。作者石门不放过书中任何一段文字和脂批,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通过索隐、考证和探佚,通书解密《石头记》。

《石头记》开生面,立新场,有它独特的设隐笔法。《红楼正史》发现了书中的秘密,找到了打开红学大门的钥匙,确立了“方法论”。《红楼正史》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性论文。它的每一条结论都有无数的证据和史料作支撑,绝非“漫拟”。书中所有的证据与证据之间,结论与结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互为证据,形成证据链条和证据网络。网网相通,络络相证,最终形成《石头记》解密脉络。

《石头记》历经三百年,壸奥深邃,神秘莫测,其被破解的这一刻,必将惊天地,泣鬼神,石破天惊倒乾坤。《红楼正史》开脑洞,破瓶颈,语不惊人死不休。反照风月鉴,虚实红楼梦,红学百年之谜必将有一个万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也只有这样,方不辜负千古《石头记》的艺术成就,不埋没作者史无前例的文化造诣。

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授权,不得盈利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