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贵族的金银餐具主要指的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其成型的材质主要有三大类别:一类是用金银的制作而成,一类是金银与木,另外还有金银与瓷器镶嵌组合而成。形态主要包括碗、碟、盆、罐等。
一、辽代贵族的金银餐具
1.碗
碗可以盛放多样的食物,固体与液体都可以,功能强大。目前所见有金、银、鎏金银、包金瓷碗、包金木碗等材质。前四类碗皆可盛放液态饮食,包金木碗更适宜盛放固态食物。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多曲碗、平底碗、弧腹碗、雁形碗四类。
这前三类碗在辽代早期随葬较多,辽代中期只有不多的斜壁直收的平底碗和壶腹碗出现,辽代晚期基本不见碗的随葬品。雁形碗,为仿生设计,目前可见于法国收藏家BAUR的收藏。
2.碟
碟相较于碗其腹部低矮扁浅,形制与盘相似,只是大者为盘,小者为碟。辽代金银碟可能在辽代中期墓葬中开始出现,至晚期一直都有出现。初期少见,可能与社会财富的集聚与生活习俗的汉化,其讲究逐渐增多有直接关系。
辽代的金银碟出土较少。朝阳北塔出土了8件龙纹葵花形银碟,内底錾刻龙纹图案,首尾相呼应成圆,碟腹斜直内收。口径11.4厘米,底径6厘米,高2.2厘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了2件花式银碟,刻有契丹文字,平底敞口,口沿为花边形;庆州白塔出土的7件葵口小银碟,口径8厘米,底径5.7厘米,高1.3厘米。
3.盘
辽代契丹族的金银盘作为食用器,主要用来盛放周体食物,比如水果和点心之类。也可以作为托盘使用来端取其他饮食器具或食物。辽代早中期的盘多为平底盘,晚期以后出现圈盘。辽代早期可能流行葵花形盘,中期多圆形盘。
海棠形盘贯穿整个辽代,早期的装饰复杂,晚期相对简单。盘的形制大概可以分为圆形盘、葵花形盘、海棠形盘三大类;从材质上来分有素金盘、素银盘、鎏金银盘、包金木盘、包金瓷盘等。
4.罐
罐的形制通常是口小腹大,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利于储存一些易于受潮、挥发或变质的物品,比如茶叶等。按照其罐体的造型来分可分为折肩罐与非折肩罐两大类。
折肩罐。辽代金银的折肩罐器形源于突厥金银器形制,造型基本相近。多为长颈折肩罐,口沿较厚,罐体外侧多錾刻纹饰。其又可分为有鎏耳与无鎏耳两个形制。
有鎏耳罐比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凤纹鎏金银折肩罐,圆唇外卷,肩部焊有花式指垫,圆环带纽指鏊,圈足外撇,通体鎏金錾莲瓣凤纹;内蒙古库伦旗奈林稿木头营子M2辽墓出土的鎏金银折肩罐,肩部焊有环形指垫,下接圆环形带钮鎏耳,通体錾刻缠枝牡丹立凤纹,罐体下部残缺。
无鎏耳的金银罐,比如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鎏金孝子图折肩银罐,圆口外卷,长颈内收,折肩出棱,圆腹,圈足,通体錾8幅孝子故事图,即为储存茶叶的器皿,口径7.6厘米,高14.8厘米;赤峰博物馆馆藏的金花银折肩罐,圈足,颈腹部錾飞鸟纹并鎏金,下腹底有缺残。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二八地M1辽墓出土的“大郎君”银折肩罐,圆口外卷,圈足,罐底錾刻“大郎君”铭文;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素面银折肩罐,无包唇,圜底。
非折肩罐。此部分罐体多呈弧腹外收造型,腹口比较小,短颈平底。据盖得有无可分为两类。无盖罐,比如白音塔拉辽墓出土的2件金花银罐,口斜直,弧腹平底,肩部有纹饰,腹外壁錾刻3组团花纹。有盖罐,比如陈国公主墓出土的2件小银罐,弧腹平底,带盖无纹,盖顶设有“6”字纽。
二、辽代贵族的金银饮具
1.杯
契丹族喜饮酒、奶、茶等,各类杯的造型较多。主要有带把杯、多曲杯、高足杯等,多采取锻造、铸造、錾刻、鎏金等工艺手法。
A.带把杯。带把杯是为了取用方便,使用时不易滑手脱落,同时也利于系挂携带。根据杯体的造型结构可分为折棱形杯、碗形杯、罐形杯。折棱带把杯的杯体多为七棱或八棱状,其口沿、折棱和足底边常缀有联珠纹。敞口高圈足,器壁稍内弧,下部横折棱,把手紧挨口沿下侧,上设指垫,把手为环形或短弧形,利于手持。
比如吐尔基山墓出土的一对金把杯,八棱体,腹壁内弧下收,圆形圈足,外撇呈喇叭状,两件双鱼尾形指垫,一件为镶嵌绿松石,另一件錾刻纹饰。圆环形带芽指錾,八棱框内錾刻八幅人物图,其口沿、折棱和足底边缀有联珠纹。
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一对鎏金錾花银把杯,综合运用了铸造,錾刻、焊接、鎏金等主要工艺。七棱体,杯体内弧下收,七边形圈足,外撇呈喇叭形,花式指垫,短弧形指鎏,七棱框内为七幅人物图,杯体外部及口沿鎏金。
B.碗形杯。碗形杯的杯体为敞口弧腹状,近碗的造型,是体量较大的杯形。整体设计介于碗与杯之间,更像是为了取用和携带方便而增加的环形指垫。比如阿鲁科尔沁旗扎斯台辽墓出土的一对凫纹鎏金银把杯,圆形外折口沿,浅腹圆足外撇,花瓣形指垫,圆突形指鎏,腹壁锻造、錾刻七组花卉纹,内底有锻造一只凫鸟,周边錾刻双鱼、波浪纹。
阿鲁科尔沁旗扎斯台辽墓出土的鎏金银把杯,五曲花式深腹,花瓣形指垫,圆突形指鋬,腹壁锤鲽五组莲蓬和凫鸟,圈足外撇。沈阳考古发现的金把杯,宽大的花瓣形指垫,内底、口沿、指鋬均錾花。
2.多曲杯
辽代的多曲杯与多曲碗的杯体较近,区别在于杯腹较深,多带圈足。根据杯体或杯口的弧形曲数多寡可分为五曲或六曲与二十二曲或二十五曲两大类别。其中有的光素无纹,有的錾刻纹饰。
3.高足杯
高足杯辽代较少,其形如碗,杯腹较浅,敞口,口径大于杯体深度,高圈足。比如大营子驸马墓出土的银高足杯,敞口,浅弧腹,带节喇叭形高圈足,杯内底錾刻团龙戏珠纹。
4.盏托
盏托在辽代早中期的墓葬出土较多,早期造型简练,中期造型精美,装饰较为考究。盏指是较小的杯子,通常用来喝茶饮酒,常与托盘一起使用。盏与托有连体和分体两种规制。
5.壶
辽代的金银壶非常具有草原特色。从造型上可以分为仿生壶与非仿生壶两大类。仿生壶最典型的就是仿摩羯鱼壶与仿皮囊形壶。从操持的方式来分可分为提梁壶、执壶、绳牵壶。
三、辽代贵族的金银炊具
辽代贵族的炊具以锅、壶、盆为主,其中金银锅暂时没见,炊壶列入壶具类,此部分仅就金银盆类做阐述。盆。从“分”从“皿”,可理解为用来分发食物的器皿,可分发给碗、盘、碟等更小餐具的器皿。其容量较大,是一种集中盛放食物或物品的器皿。
盆较盘、碗的口径更长,腹部更深,整体体量大,平底或设矮圈足。根据其腹部的形态可以分为弧腹与斜腹内弧收两种形制。弧腹的盆比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左相公”素面银盆,五曲花形口沿,弧腹圈足。
吐尔基山辽慕出土的摩羯纹金花银盆,圆形盆制,敞口平底,弧腹外收,内壁錾刻8组对雁团纹。斜腹内弧收的盆,多为外来式样,比如陈国公主墓出士的鎏金铜盆,深腹平底,斜腹内弧,内底錾六角形图案,口沿錾阿拉伯文。
四、辽代贵族的其他金银器
辽代金银器重量涉及到辽代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上述归类的物品以外,还有一些特别讲究的金银器皿,比如银渣斗。渣斗用于盛装唾吐物,可置于餐桌,用于盛放食物渣滓。小型者亦可用于盛放茶渣,也常作为茶具的配套之一。
辽代贵族也学习中原的茶艺,盛载茶渣的用具必不可少。比如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士的金花银渣斗,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口,口径为18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9.5厘米、通高14厘米,重克。
辽代的渣斗仿中原的形制,都是开活的口沿,增大收集的区域,方便周边使用者倒入。另外,法国收藏家BAUR收藏的一款青白瓷胎包金琴刻镂空的渣斗,形制也类似,装饰奢华。
兵器类的金银装饰。此类装饰多为刀剑壳体和手柄等部位进行包裹、编织、镶嵌等装饰。比如巴林左旗博物馆藏的双龙双凤包银鎏金刀鞘,残长21厘米,尾端宽1.1厘米,厚0.6厘米,钣金成型后焊接,錾刻纹饰,下端套勾云状装饰筒,通体錾刻忍冬花纹,疏密有度,装饰风格浓郁。
五、总结
辽代金银器在造型功能、材料工艺、装饰审美等方面的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政权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辽代金银器除了实用功能之外,也承载了政治、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本身一体多元的文化认同等多重含义。辽代金银器是具有十足开放色彩的金银设计艺术,除了复杂的历史渊源也与其自身对多元文化的渴求分不开的。“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认同深入契丹贵族,自我认同为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