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上的纹饰众多,这是人们热爱美追求美的表现,提及纹饰,陶瓷界的纹饰千支万派,有繁有简,其中有一种图纹,历朝历代都非常受重视,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鸟纹,但是你可别小看这种鸟,一旦它这种鸟,翱翔于瓷上,果然为陶瓷徒添几分身价,以往的帝皇审美中,将这种鸟纹与龙纹相和,相得益彰,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百鸟之王,凤纹。瓷器上的百鸟之王提起凤,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是百鸟之王、四灵之一,在《尔雅.释鸟》中写道:“凤,其雌皇,”郭璞注曰:“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鱼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凤其实是由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动物融合而成的神物,凤与龙一样,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礼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虽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崇拜龙凤的观念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意识形态,在古代,凤是美好和平的象征,我国陶瓷上的凤纹的发展演变经历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凤的萌生阶段,在此时期凤纹在原始社会到六朝时期孕育并产生,第二阶段则是凤纹的繁荣阶段,也就是在唐代至清代时发展,尤其是在陶瓷器上,看得更为明显突出。凤纹的萌生阶段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就描绘有简单的鸟纹形象,有专家认为这种鸟纹即是凤的雏形,鸟纹形象一直延续到六朝时期,如上图镇江博物馆收藏的春秋青釉原始瓷鸟饰带盖罐,此罐盖面为圆弧形,盖钮为鸟的形象,器斜方唇,侈口,弧腹,平底,肩部饰水波纹腹部饰米筛纹,胎灰白色,施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黄。秦汉时期,凤在民间被视为能够引导人类灵魂升天再生的神灵,相关纹饰被大量应用制作,凤纹在汉代基本定型,即《韩诗外传》中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除描绘凤凰形象以外,还有朱雀、鸾鸟、赤鸟、长离、鹏等各种神鸟,形象大同小异,都是凤鸟的变体和异化,是凤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盛行,凤鸟形象被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被广泛应用,凤多采用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的形象,一直到了唐代时期,凤纹开始出现在陶瓷上,这是的凤纹已经拥有固定形象,并且变得越来越美丽,造型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凤纹的成熟繁荣阶段《宋书·符瑞志》中形容凤为“蛇头燕颌,龟背鳖腹,鹤顶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内容比汉代更加详细生动,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形容其为“锦鸡头鸳鸯身、鹏翅、鹤腿、鹦鹉嘴、孔雀尾”等,唐代宋期凤的形象与高冠长尾的孔雀非常相似,而且人们多将其与牡丹相配,形成了凤穿牡丹、凤衔牡丹等纹样。唐宋时期,人们大多采用刻花、印花的装饰技法,这些情况都表明凤纹造型随着历史的推移变得更加具体化,宋代凤多与牡丹相配形成凤衔牡丹、凤穿牡丹等纹样,随着刻花、划花等技法的应用,凤纹的表现形式也愈加多样化,宋元两代,凤纹大量出现在瓷器上,如宋代江西吉州窑凤菊纹瓷枕、元代青花的各种凤纹罐和凤首壶等。宋元时期,出产的瓷器造型中,有很多以凤形象制作,如吉州窑的凤菊纹瓷枕,青花瓷中的凤纹罐、凤首壶等,元代景德镇青花绘画中的凤纹相当丰富,从传世资料看,种类之多不亚于明清两朝,到了明代,凤纹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还是其他形状的器物上,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清代饰以凤纹的瓷器较明代增多,而且画法风格各不相同,按纹饰的组成分成双凤、团凤、夔凤、凤凰牡丹纹、龙凤纹等,此时凤纹基本上贯穿整个时代的瓷器生产,并多出现在官窑制品上,在经历了二三百年进化后,御厂也推出一些新造型,如结合羽翼尾与绶带尾两大优点创意出杂尾凤纹,还有在新型彩釉基础上绘制的原有凤纹等,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是百鸟之王、四灵之一,凤其实是由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动物融合而成的神物,与龙一样,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礼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虽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崇拜龙凤的观念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意识形态,拥有一件凤纹瓷器,是每一位瓷人都爱的选择。=========================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