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当年遗憾未了,后人故地重游续前缘德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徐超超江南多美景。德清县西南部,群山连绵起伏,古镇上柏就隐匿其中。上世纪30年代,已故著名书画家陆俨少与费新我因上柏山水在此地结缘。时至今日,二老故居所在地(上柏山居旧址现在为舞阳街道双燕村)正在建一座党建文化综合体,目前主体结构已近尾声。这座综合体建成后,将在内部设计一间纪念陆俨少与费新我的展馆。闻知此事,8月10日-11日,80多岁高龄的陆俨少之子陆亨与费新我之子费之雄携家人冒酷暑,分别从上海和苏州来到德清,探故地、访旧友,为纪念馆建设献计献策。山水结缘年春,25岁的陆俨少应朋友邀请来到上柏游玩,这里的山水美景让他豁然开朗,于是便在上柏福庆坞山中买地筑屋,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在隐居的日子里,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让陆俨少的隐居生活多了不少乐趣。年夏天,费新我应友邀约游访莫干山之后,得知上海大画家冯超然的高足陆俨少正居住在上柏山中,前去拜访。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恰逢与陆俨少一涧之隔,正好有地待售,于是费新我决定在此置地建屋,是为“隔涧有高邻”。天不遂人愿。原本打算同为“墨耕笔樵之山人”的想法,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落空。陆俨少逃难至重庆,费新我一家逃难至苏州。抗战胜利后,陆俨少再访旧居,发现已毁于战火。在上柏定居时间虽短,但上柏俨然成为两人心中的世外桃源,不少作品的灵感就涌自这里的山水。陆俨少在自己其中一幅《上柏山居图》的题跋中曾详述上柏山居:“予之居,在南涧之上,瓦居三楹,背山面圃,有平地数方,设置花坛,杂植四季名卉,有水一洼,溢而为泉,虢虢绕屋,流而下泻于涧。正门北向,一径穿竹林十丛,春至花发,香溢林表。过涧为圃,有竹数千竿,梨千树……”可见,其对上柏山居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年9月,陆俨少、费新我再次相约来到上柏。两人约定由陆俨少出画作20幅,费新我出书法幅,用拍卖所得资金重建陆费山庄,但因“垂垂老矣,昔日逸劲,何可复得”,最终未能如愿,成为憾事。陆俨少与费新我,年重返上柏(旧照片由吴文贤提供)故地重游盛夏时节,草木茂盛。清风拂过山峦,竹林簌簌吟唱。8月11日上午,在村干部的陪同下,陆亨和费之雄漫步双燕村。忘路之远近,每走一阵,两人便与熟悉情况的陈锡堂停步交流。陈锡堂父亲曾经是陆俨少在上柏生活的邻居。故地重游,旧貌早已不存。站在“上柏山居”旧址前,陈锡堂介绍,“上柏山居”前有一幢两层瓦房、后有三间平房,厨房、浴室、画室、书房等一应俱全,建房用的石料就是在这座山上开挖的。陆俨少还在自己的农庄种了梨树以及早园竹、茶树。旧址之上如今是一幢复建的白墙黑瓦屋舍,废弃已久,淹没在一片杂草丛生之中。屋前的水塘、屋旁的梨树早已不复踪影。“旧址在这里应该没错了。你瞧,这处山涧还在。”“山涧里还在流淌清澈透明的溪水,真好。”“有山有水,怪不得两位老人会被这里吸引。”……右二费之雄、右三陈锡堂、右四陆亨众人纷纷议论之际,陆亨和费之雄静静地望着旧址,似乎思绪万千。沿路下山后,在陈锡堂家歇脚。陆亨和费之雄与陈锡堂话家常,聊旧事。回忆起与陆俨少的交集,今年93岁的陈锡堂仍然记忆犹新。陈锡堂说,有一次他去杭州南山路陆俨少家,陆俨少让他欣赏刚刚画完的一幅《上柏山居图》。因为就是家附近的景物,他看了以后就很认真地对陆俨少指出:“山的形状似乎有些偏差。”陆俨少笑着说:“我心中的上柏就是长这个样子。”陈锡堂记忆里还有一件事。陆俨少离开“上柏山居”去重庆避难前,曾把自己的七八十方印章埋在了山上。“大跃进”年代,村民开地时无意中把印章掘了出来。陈锡堂弟弟陈锡彩一看是陆先生留下的东西,就把东西收拾起来,重新埋到了地下。随后,陆俨少回到了上柏,陈锡彩把那些旧印章还给了大师。虽然陆俨少早已用上了别的印章,但当他看到自己早年用过的这些印章还完好无损时,心情仍然久久难以平静。回忆往事,三位老人喜笑颜开,交谈甚欢。陆俨少与费新我(旧照片由吴文贤提供)建馆纪念上柏自古有名,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当下,对名人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具有深远意义。这次听闻双燕村要造陆费纪念馆,陆亨和费之雄兴奋激动,极力赞成。“我们两人的父亲想建造陆费山庄的愿望,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采访中,陆亨说,父辈之间的故事,在他们这一辈尚有清晰的轮廓,很担心这一段故事没有在后世流传。“这次建造陆费纪念馆恰好能让故事留存,真的非常好。”“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是,他们两位大师相遇相知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关系,是难得文人相“亲”的深厚友谊。费之雄对陆费纪念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希望纪念馆体现‘文人相亲’主题,融于果园竹林,既省用地又环境幽雅,并将陆老作品采用激光放大,更显气势雄伟,费老作品采用多种材质放大成碑,异彩纷呈。”费之雄说,同时,将《上柏山居图》和《陈毅诗》通过技术手段能让过往行人也能看到。双燕村在建的党建文化综合体事实上,近年来,德清也有建设陆费纪念馆的呼声。有人提出,安吉有吴昌硕纪念馆,长兴有大唐贡茶院,德清近年来民宿名声在外,但还缺少一个近现代人文气息相当深厚的游览目的地。因此,希望相关部门牵头,在双燕村建设党建综合文化体之际,高质量建设陆费纪念馆,以代替陆费山庄未建之遗憾。在舞阳街道双燕村,一个崭新的党建文化综合体拔地而起,紧邻国道德清段。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已接近完成。而计划修建的陆费纪念馆,就将设置在党建文化综合体里,成为德清美丽乡村传承书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舞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吕秋月表示,陆俨少与费新我结缘上柏,不仅是舞阳街道文化传承的一个佳话,还是德清书画史上一段生动的故事,“在党建文化综合体设立陆费纪念馆,既是深层次发掘陆俨少与费新我的书画文化内涵,又借力名人效应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接下来,舞阳街道、陆俨少与费新我后人、西泠印社等将共同努力建设别具一格的陆费纪念馆。费之雄挥毫陆亨挥毫人物档案陆俨少(年~年)现代画家,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师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陆俨少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代表作品《朱砂冲哨口》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另有《层峦暖翠》《峡江险水图长卷》《雁荡云瀑图》等。出版有《陆俨少画辑》《陆俨少画集》等画册,著有《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其作品价格虽然居高不下(50~0万),但还是被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广泛收藏。费新我(~)学名思恩,字省吾。30岁前改用新我,笔名立千,号立斋,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书法。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最杰出的左笔书法家。年学习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历任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编辑,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怎样学书法》《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鲁迅诗歌行书帖》《费新我书法集》等。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