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五蕴光明故宫博物馆旧藏佛塔造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chajibing/m/184.html

塔的全称叫做“卒塔婆”或“窣堵坡”,最早出现在印度。公元前5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徒为了保存他的“舍利子”,于是兴建“堵坡”,这种建筑比较简单,是在一个不太大的台基上,修起半圆形的坟冢,加上一个尖顶,这就是早期的“塔”。当然,其形制在印度后来也有发展。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建筑师在古代原有高层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建筑—塔,不过早期不称作“塔”,而是称之为“浮屠”或者“浮图”。

早期的“浮屠”如东汉永平十一年(68)的洛阳白马寺浮图(见《魏书·释老志》),中平五年至出平四年(~)徐州浮图祠(见《三国志·刘繇传》),以及北魏熙平元年()洛阳永宁寺浮图(见《洛阳伽蓝记》)等,都是具有了中国特色的楼阁式高塔。关于“塔”这个字,中国上古并不存在,最早见于晋葛洪的《字苑》和南朝的《玉篇》中,是翻译佛经过程中由翻译家造的字。塔由最早供奉“舍利子”的功用,演变成到后来供奉佛像或经卷,以及保存某些高僧的遗骸或遗物。汉代末年由于战乱频仍,促使佛教在中国广泛流行,因此佛塔的建造也随之兴盛起来。

塔在中国建造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形成各种形制的宏伟建筑,而且还发展出来了精致小巧、为室内从事供奉、礼拜等佛教活动小型的塔。这些微缩版的宝塔,不但在形制上和大型建筑的塔无有二致,而且小中见精微,雕金砌玉、罗列珠宝,不但是富贵庄严的佛家法宝,而且也造就出锦绣铺陈、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正如《法华经·见宝塔品》中所描述:“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因此,如果说中国建筑形式的塔,完成了外在形貌的中国化,那么这些微型的宝塔,则完成了艺术化的升华。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很多这类供古代皇室使用、制造精致的微型宝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塔,按材料区别,有木质、玉质、铁质、铜质、金质、银质、水晶、琉璃、珠宝、香质等材质的宝塔。这些材质的宝塔不但选用贵重金属、珍珠宝物等昂贵材料,而且造型非常巧妙,工艺精湛绝伦,既体现皇家富丽,又不失高超艺术水准,堪称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清金嵌宝石八角塔

清金嵌宝石八角塔

清宫旧藏,通高、底座边长22厘米,重45.9公斤。此塔造型精美,工艺别致,整体珠光宝气,富丽堂皇,为清宫造佛塔之佳作。塔身呈八角形,是典型的藏式塔(和欢塔)形式,但其腹部八方开龛,七层塔轮上复开小龛供奉小像,构思颇有创意,显然借鉴了汉地建筑中墙龛和塔龛的思路。塔基上下有青金石、翡翠嵌成的莲花瓣,束腰处有呈托举状的小金人8个。塔身八面均设有佛龛,内设佛像,龛门沿嵌红宝石一周。塔刹9层,每层8个佛龛共72个佛龛,龛内佛像分别用白玉、玛瑙、青金石、翡翠、碧玺、琥珀等制作。每层间有青金石塔檐,龛门均嵌红宝石一周。华盖周沿垂以松石、青金石制成的万福万寿璎珞。塔身遍饰珍珠、宝石,显示出皇家工艺品的特色。八角塔是相当独特的塔形,在藏区极为罕见,故宫的佛堂中保存数量也不多。此塔兼具汉、藏两种风格,更为难得。

清乾隆金镶珠石发塔

清乾隆金镶珠石发塔

塔高、底座边长70厘米,重.5公斤。清乾隆金发塔呈覆钵式,顶呈三层圆形塔盘,底配须弥座。由下盘、塔斗、塔肚、塔脖、塔伞、日、月等部分组成,各层分别镶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共13层,满刻梵文。华盖周围下垂由珍珠、红蓝宝石、绿松石连缀而成的璎珞。塔身呈圆锥形,肩部錾刻兽面纹,口衔璎珞,中有一门,供奉金佛一尊,皇太后头发亦储存其中。塔底金雕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束腰雕舞狮,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清乾隆青金石嵌珠石塔

清乾隆青金石嵌珠石塔

清宫旧藏,通高67、座高8厘米。铜镀金三层圆形塔座,錾刻宝相花、卷草纹,嵌绿松石、青金石、象牙。塔身为青金石制,外壁刻填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肩部设4个银镀金兽面,口衔珍珠、绿松石、青金石制成的坠链与华盖相连。正面设佛龛,前有玉石雕刻台阶,银镀金龛门、錾刻二龙戏珠纹;龛门口置玻璃一块,描金书乾隆御制“无量寿佛赞”;龛内供金佛一尊。塔刹13层,饰莲瓣纹。金质錾花华盖,嵌青金石梵文一周、下垂珍珠、绿松石璎珞,碧玺坠角。塔顶日、月、火焰、宝珠,分别以红宝石、碧玺、绿松石、珍珠嵌饰。此塔工艺细腻、精湛。陈设于清宫佛堂中,属藏传佛教龛塔。

清乾隆嵌玉铜塔

清乾隆嵌玉铜塔

直径24、高77厘米。铜镀金正六边形塔座,底座塔基錾金纹地,嵌圆形绿松石装饰。基座第二层栏板用玉片镶嵌,透雕花纹。塔身用铜镀金,六面镶嵌玉片,玉上刻画“寿”字纹样,塔肩部与塔身相同。塔顶到塔肩垂6条璎珞串珠,材质是红珊瑚。塔刹呈华盖造型,金质,用珍珠镶嵌,周围垂下璎珞,璎珞用蓝宝石做坠,用白珍珠为串联。塔顶用青金石做宝葫芦形,葫芦腰部金做祥云结,葫芦顶做日月形,月牙用白玉,日轮用红宝石,最顶用金嵌红宝石,做云纹、火焰纹。

清金嵌珍珠宝石塔

清金嵌珍珠宝石塔

清宫旧藏,通高、底边长67厘米。此塔为清代的金器,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3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塔刹13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多颗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塔共用黄金85公斤,大珍珠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余块。金嵌珍珠宝石塔运用了錾刻、锤揲、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清银镀金嵌珠诸天众圣塔

清银镀金嵌珠诸天众圣塔

清宫旧藏,通高33、宽39、厚18.2、塔高29厘米。须弥式塔座,束腰处嵌珍珠一周,座上设护栏,柱头雕狮子,座前皆金錾刻龙纹。塔身錾刻莲花纹,正面设龛,内沿嵌珍珠一周,外沿为火焰纹嵌红宝石13颗。龛内供奉宝座,上神牌书:“诸天众圣之神位。”塔刹9层,饰如意云头纹,每朵云头上嵌珍珠一颗。华盖垂珍珠璎珞,塔顶嵌珍珠、翡翠。塔置于楠木匣内,木匣可开合,打开内壁是推蓬式彩绘普陀山景,上有众神及吉祥图案,中间有匾联,上联书“度一切苦厄”,下联书“现五蕴光明”,横批“庄严法界”。

收藏家杂志期封面文章来源:《收藏家》

期《清宫旧藏佛塔造型风格与特色》

作者:张潇

责任编辑:秦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